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佐扬 《文化学刊》2016,(4):113-118
本文主要从四方面探讨乡愁文化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功能:首先,以乡愁概念的理论梳理为出发点,得出乡愁文化的理论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乡愁文化的诱发因素,包括故乡的原风景感念、现代性多元理性反思、人性对质朴纯净情感的需求、时空的流逝与错位等;再次,探讨乡愁文化的载体构成与特征;最后论述乡愁文化的现代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传承千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王室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乡愁诗都是以周代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受频繁的战争、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制度的迫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些诗篇中包括军人思乡情怀、流亡者的怀乡情感、劳动者的故土情结。对此,本文就《诗经》中思乡恋土情怀诗篇的成因、乡愁诗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古代劳动人民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文化理性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文化道德活力的长期作用。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必然担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当代中国经济能否展现活力也取决于儒学能否与现代精神融合。该研究试图阐明:现代中国的种种迹象表明,儒家哲学具有高度适应力和灵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个性发挥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外优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多个版本传入国外.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歌《乡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并有多个译本.该文旨在以七个译本为例,从不同角度进行翻译批评,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各译本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旅人的心灵归属 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饱含着故土亲人温度的食物,不仅俘获了人们的胃,也获取了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6.
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东西方现代性发生时所面对的文化传统、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可整合的思想资源不同,尊重女性主体性观念在东西方文化现代性追求中所占据的地位也不同从中国现代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出发,性别意识状况必须纳入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考察的范围。在创作实际层面上,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一直呈现出现代性的正面价值前现代性价值、现代性追求的异化状态并存的复杂局面。本文对此展开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2):169-169
王荔在《兰州学刊》2011年第五期撰文指出,中国法律发展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它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复制和单纯的经济增长的问题,而是法律现代性的全方位的生成问题。就中国的状况而言,法律现代性还只是以碎片的、枝节性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文化本身传承的需要,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红色文化“产业思维”运作及知识型经济转化创新的需要。该文基于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总结梳理当下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困境与问题,并聚焦枣庄红色文化发展传承的具体实际,针对性地提出枣庄红色文化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与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以其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著称,他被认为是西方文坛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过渡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多处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旧交替时期,反映现代性对人们思想生活的影响。本文从现代性角度出发,解读小说《专使》中“向内转”的写作手法、民族国家思想以及现代化的影响等问题,揭示出作品中隐含的现代性线索。从詹姆斯的生平及欧美社会发展背景等方面进入,结合小说的情节重新还原出亨利·詹姆斯现代主义写作背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杨艾璐  杨宇 《文化学刊》2015,(1):233-234
<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也许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选择与拒绝。我选择《鹿王朝》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承载着西丰人的生活和西丰的文化,运用文字建立起一个鹿业的"王朝",而其间也展示了整个"王朝"所构筑的历史文化符码。一、文化与土层:地域特质与历史文化的符号记忆可以说,西丰的鹿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质  相似文献   

11.
洪雁  高日晖 《文化学刊》2011,(3):161-165
乡土叙述是孙惠芬小说的一个基本指向,她把对乡土的热爱用故事和形象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她小说中一直关注着农民的命运和心理的变迁,并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的进程中,处在夹缝中的农民和乡土。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审美教育思想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品格.就其理论性而言,蔡元培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审美代宗教"的著名命题,并将这一命题置于宗教世界统一性图景在现代发生分化与瓦解的背景之下加以论证,其论证材料不仅有源于西方的,而且也有源于中国的,因而具有跨文化性;就其实践性而言,蔡元培特别重视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注意到审美教育与现代性社会发展的互动,充分注意到针对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实施不同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化学刊》2012,(3):29-29
罗立桂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使得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程度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当社会能够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说《沙地屯》是奥斯丁创作晚期的未竟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个人经验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用新的叙事题材与形式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她的小说风格。研究以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关照,聚焦《沙地屯》的叙事题材与形式,发现小说分别描写了英国摄政时期医疗进步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旧冲突,两种冲突一明一暗,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中的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共同反映作者对英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混乱与断裂的体验与批判。通过这种混乱与断裂的体验,奥斯丁在创作中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移动变化的视角对现代化进程进行观察与描绘,使《沙地屯》呈现出强烈的实验性质。  相似文献   

15.
16.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振兴乡村文化,首先要留住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家规家训等乡村记忆。该文基于对带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沂蒙乡村的实地寻访摄录,通过深入了解当前沂蒙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状况,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数字化的载体,记录乡村生活,呈现乡村风貌,见证乡村变迁,传递乡土文化,从而探索总结沂蒙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2,(4):4
<正>引言最近30年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已经深刻地反映在中国当代文化的自我建构之中。一方面,在文化实践层面,文化形态发生了深刻转型,呈现出复杂的多元共生性;另一方面,与文化实践的复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种旅游开发的兴起,乡土景观正面临危机:乡土生态退化、乡土风貌遗失、乡土文化也出现断层.保护乡土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土景观的价值,成为保护传统景观风貌、弘扬民俗文化、维护生态环境和景观发展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永新 《文化学刊》2013,(4):139-148
方言文化是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宁远方言文化具有以下特点:浓厚的巫文化遗风,强烈的宗族意识,粗朴的乡土风格,官话和平话混合的方言名称。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刊》2012,(6):4
引言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大学的规章制度如何围绕人性展开?德育教育如何贯穿大学的教育?如何构建理想的大学?文化实践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实现?这些问题关系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大学倡导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大学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在知识的生产与传承过程中,以体现学术的专业高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