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行业报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评论形式.中国组织人事报祖任平文章围绕中心大局、行业需要,进行了长篇新闻评论的探索.祖任平注重理论深度、激发思想力量,讲究历史大视野、提升历史纵深度,注重语言表达创新,让主流声音更入人心,做到不啰嗦、不呆板、不空洞、不陈旧、不出格、不片面.  相似文献   

2.
李微 《新闻世界》2013,(6):18-19
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版面上本应由编辑承担的如报道策划、选题选材等主要功能被弱化。就此,笔者结合在所供职媒体的工作经验,倡导应该实行编辑主导制。本文分析了编辑主导制的关键环节,编辑应承担的业务职能,以及主导制对编辑素养的要求,并探讨了如何提高编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微 《新闻前哨》2021,(4):38-39
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行业纸媒纷纷成立新媒体部门,做新闻"发现者"和内容"锤炼者",发扬光大行业纸媒"内容为王"看家本领;不能单打独斗,要做报社的"参谋部",做成报社的"中央厨房";要善借"东风",打造新媒体下的新品牌,真正实现传统行业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应对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微 《新闻战线》2021,(1):116-117
以文化之光照亮读者的心灵,以温暖的文字引领读者的精神走向,是副刊的文化品格追求。遵循新闻性,精心策划选题,报纸副刊应以文化铸魂,赓续传承中国精神;注重发现,体现时代感;提升品位,传递艺术审美,强化言论,增强精神营养和思想容量,提升内容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的兴起,把传统媒体推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专业媒体究竟该往哪里走?这个话题讨论得很多了,但作为内容生产者,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清市场需求.当下,信息过载、舆论纷杂,甚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传着传着就完全变了模样,我们曾经提出,自媒体时代人们面临“信息恐慌”和“价值观恐慌”,这应是专业媒体静下心来发力的好时机. 《中国教育报》近两年改版,不断强化深度和言论,特别是2016年改版,明确提出“言论立报”,把言论作为未来内容竞争力培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高阳 《新闻传播》2022,(9):52-54
新闻行业有句行话,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可以说是整个采写活动的“前奏”“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授予384名同志、追授16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国组织人事报》作为以组织人事工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行业大报,总共采写了16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报道,树立了鲜明的导向,受到广泛好评。本文立足样本分析,探讨典型人物采访的方法技巧,总结提升采访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小茜 《新闻世界》2010,(11):67-68
本文主要运用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报纸评论兴盛的时代背景。本文从《新京报》的名家评论入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框架分析法,对2005年到2007年的名家评论做一个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评论题材向网络热点拓展和集中是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趋势。《南京邮电大学报》深化对网络热点评论重要性的认识,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新表现手法,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写作队伍,让该报网络热点评论呈现出了形式丰富、增速明显、贴近师生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赵虎  甘琛  张弛 《传媒》2018,(11):23-25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之时,行业报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像社会媒体一样面对普通大众,因而不管是在发行量上还是在广告创收上很难取得较大成效.但是,在新媒体冲击下,行业报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其发展的局限性却反而成为一种能保护自身免受外界入侵的壁垒,让行业报保持了平稳发展.随着新媒体、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对于整个业态的冲击,行业报却出现了"身融心不融、形融神不融"的窘态,如何探索出适合当前行业报发展的路径,成为行业报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舆论场、媒体价值、受众群体及经营模式等的重大变化,融合转型成为传统媒体改革创新发展的共同命题.作为国家部委主管主办的行业报,在融合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如何站在巩固党媒主流地位及社会影响力、重构行业文化传播体系业态的高度,突破原有思维方式及功能定位,把握转型目标方向,形成新思维新技术支撑下的新模式,成为行业报必须面对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行业报是我国媒体市场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全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行业报,还是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行业报,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改革转型发展的挑战。面对竞争新格局,"专业"仍然是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仍然是行业报革新突围、创新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王刚讲故事》是我台品牌栏目,开办三年以来,收视稳定,为辽宁卫视整体收视位次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而作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王刚讲故事》能够连续三次荣获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省级卫视栏目充分证明了一个品牌电视栏目在信息跨媒体、多渠道传播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持久生命力。三年以来,《王刚讲故事》栏目在集中精力提升节目品质的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栏目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以前瞻的视角、创新的方式,在媒体跨界传播的时代为栏  相似文献   

13.
孙藜 《现代传播》2012,34(3):48-53
本文从"讲故事"的角度审视了新闻在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角色——"想像的共同体"的建构与维系。论文通过对《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的分析指出,讲"好故事"意味着记者从报道对象中发掘戏剧冲突和人性因素,并以具体的、贴近受众生活的方式呈现。此种实践要求从业者摆脱对受众的匿名的、大众化想像,将新闻与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关联。本文从现代社会转型的角度审视了"讲故事"的历史转换,指出新闻专业化作为新的社会纽带促进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可能会妨碍从业者对受众日常生活的接近。本文进而认为,通过讲故事展现新闻的道德力量,是新闻业回应现代社会整合难题的重要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故事类电视节目自诞生以来,就成为较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王刚讲故事》凭借其画面的精良、讲述故事的纯熟技巧成为此类节目的翘楚,笔者主要以此节目为例,阐释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内部节奏形成要素,以期为故事类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讲好中国反腐故事,这是中国媒体的必答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惊涛拍岸,力度空前的“打虎”“拍蝇”覆盖党政军等各个领域,反腐败也因此成为举国上下、境内境外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正>党报评论,往往被视为政治晴雨表、时代风向标,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以党报评论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评论,受到多重冲击和挑战,需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创新求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报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出观察式、采访式、调研式等多种多样的创新评论作品,一批批评论员化身记者、扑下身子、奔赴一线,在观察与思考中激荡出一篇篇热气腾腾的佳作,打破传统评论的范式和流程,为评论转型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策划仍是媒体竞争中的有力武器,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同样需要通过优秀的新闻策划提升版面的可读性和整体质量。本文以《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刊为例,阐述行业报副刊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显示版面的时代感和新鲜感以及所坚守的社会理想、人文情怀和文化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宋歌 《传媒》2014,(13)
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企业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其中好多企业报一诞生就与市场紧密接轨,面向企业外部发行,利用企业报大力提倡国货,积极宣传企业及产品,为企业及民族工商业发展服务。我党领导下的一批早期企业报出现在1947年7月解放军大反攻后的解放区,如《沈阳铁路公报》《通化矿工报》《淮北盐工报》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报更是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峰 《新闻窗》2014,(6):30-31
一版是报纸的"门面"。提高一版质量,让其更有可读性、吸引力,对报纸来说至关重要。一版又是要闻版,对行业报来说,一版是集中报道业界新闻的板块。不同于时政类、都市类等综合性报纸,行业报具有一定专业性,如果内容不够活、形式不够美,很容易枯燥乏味,跟读者拉开距离。推进一版改进创新,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本行业新闻,是行业报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劳动保障报》积极推动一版内容和形式的改进,力求更活、更实、更新、更美,为行业报一版的改进创新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