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原始初姓与感生神话之间的关系予以剖析,认为“姓”之所出,源于“因生以为姓”,所以,姒姓犹言苡所生,子姓犹言卵所生,嬴姓犹言燕所生,姬姓犹言足迹所生,姜姓意为羊所生,姚姓意为桃所生。其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即是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观念向祖先崇拜的演进。而从社会形态来说,则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向父权制氏族社会的转变,以及家族公社向家族私有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墨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都对当时社会和当今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是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作为各个朝代所借鉴运用的政治思想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随着朝代的变迁不断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以“兼爱”为核心理念的墨家思想,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着“兼相爱”的平等概念,让普通百姓之间能够爱人如爱己。本文主要对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兼以易别”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其各自的思想精华,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阐释其对现代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是柯尔克孜的父亲,水是柯尔克孜的母亲-- 这是沿着阿拉套山迁徙的人们,这是在层峦叠嶂里成长的人们,这是用雪水洗尘涤垢的人们……” 《玛纳斯》是一部大约产生于公元1000年前后的英雄史诗。史诗通过玛纳斯英雄家族八代人前仆后继捍卫民族尊严、摆脱异族统治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历史、经济、道德、文化、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4.
《诗》和《春秋》都是先秦儒家士人极力推崇的文化文本。二者从实际的历史角度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儒家的话语建构工程中它们却同是儒家权力意识与乌托邦精神的体现 ,有着深刻的一致性。“诗亡”与“《春秋》作”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文化空间的变化 ,也反映了儒家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庄子与屈原的审美理想看“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庄子与屈原的审美理想看“楚文化”方铭研究“楚文化”的人,常常以屈原、庄子二人为楚文化的代表,通过发掘二人的共性,以建立“楚文化”作为一种独立文化的基石。事实上,庄子与屈原在本质特征上是很不相同的,而庄子学说与屈原思想与中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从“中原出土玄玉玉器的文化编码解读”与“中原玄玉时空分布考证”入手,透视了中原上古先民的墓葬文化中所蕴含的神话学观念,以及巫教神权影响下中原文化基因的驱动力解读。以文学人类学派理论作为基础,将文化视作广义的文本,结合四重证据法,透视史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大传统”。该文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地理分布位置与时空溯源考古出土的实例物证,对中原玄玉玉料的运输传播进行了系统化的排列。该文以叶舒宪先生《玄玉时代》一书作为学术典型样本讨论,将广义的神话文本资源进行“再编码”,以“激活”史前玉器的自主叙事能力,用文物图像讲话,最终对新时代中原玄玉玉器的求证思路提供前所未有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7.
恽丽梅 《文化学刊》2011,(5):128-136
文章根据《乾隆宝薮》与故宫印章实物及文献,论述了乾隆晚年将“犹日孜孜”、“自强不息”印与紫禁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等宫殿印组合的原因和意义,总结出乾隆帝晚年壮志未泯、励精图治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被关闭了数十年的中国人,一看到外部世界,尤其看到国外发达的物质文明,就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惊羡不已。于是一部分人想方设法往外跑,似乎外国到处黄金铺地,俯首可捡。然而与此同时,却也有不少外国人,像发现了“新大陆”,把中国视成当今世界理想国度,纷纷来到中国。肤色各异的洋人怀着色彩不同的梦,从金融巨擘到独联体“倒爷”,从企业大腕到普通打工仔,从专家学者到莘莘学子,一齐涌向这个东方神秘之国。 中国是座“磁场”  相似文献   

9.
李锦记制定了一套“家族宪法”,其中对接班人有三条特别的规定,包括“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尤其后两条,是家族成员参政议政的必要条件。而一旦有成员违反了这两条,就要自动退出董事会。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的生活是从晚饭前开始的。晚饭前的阅读是在西下 的夕阳中进行的,崇祯一条细绳在景山歪脖树上就将276年的大明江山了结了,取而代之的是25W白炽灯泡。满清人在这昏黄、暗淡的灯光下入了关,平定了太平天国,建立了新的王朝,开始了对汉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徐今 《文化学刊》2009,(4):108-111
本文对“隻”类字进行了多角度观察,以加强对殷商鸟文化的认识。主要认识有三:其一,“隻”类字反映了殷商先民捕食鸟类的活动,有违图腾禁忌,故而推测殷商时期可能并不存在玄鸟图腾。其二,获取义由从又从鸟的“隻”而非其他的动植物来构形,说明鸟对殷商人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奥秘可能在于鸟类产卵孵化的生殖过程与能力。“隻”、“得”、“取”同处获取义语义场,说明各自包含的文化意象在殷商人的生活中大抵处于同等的地位。其三.“佳”和“鸟”的重要不同不在外形而在功能,“鸟”比“隹”更具神力,是自然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2001年开始,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比利时和泰国连续 几年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向国际社会展示西藏的真实情况.介绍一个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西藏,在 这些国家引起较强反响,有的国家的媒体报道称“掀起西藏热”、“搅热舆论”。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 西藏处处长王丕君应中国外文局之邀与外宣干部座谈时说:“西藏本没有问题,而多年来充斥在西方舆 论中的西藏是完全地被问题化了,妖魔化了,虚拟化了。西方社会对西藏问题有着执著的偏见,我们应 该理直气壮地向他们阐明事实、申明道理。”他其中有一个观点打动了很多人:“面对今天西方社会对西 藏问题的指指点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成为最佳辩手,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 《对外大传播》将从本期开始创办“西藏之窗”栏目.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学 者及外国朋友的眼睛解读今天的西藏;也会将触角深入到藏区,请生活在那里的藏民谈他们对西藏问题 的切身感受…… 本专栏将由国务院新闻办七局西藏处王丕君处长主持,敬请大家对本专栏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戎夏同源说——黄河文明探源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古文献和词源的证据看,上古"戎"与"夏"的根本区别不是民族的不同,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戎为游牧,夏为农耕.戎与夏商周人皆是共同的祖先黄帝民族的后裔.自夏商至西周,中原人完成了从游牧生活方式向先进的农耕生活方式的长达千年的转变,进入到农业文明时期,由戎成为华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5.
出租汽车,作为城市的一种运载工具,它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城市建设面貌的变化。据说,1903年英国伦敦街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出租汽车。温州市起步要比这晚得多,1986年才冒出第一辆“菲亚特”出租汽车;但令人瞩目的是,从1986年到1998年的短短12年间,温州的出租汽车先后  相似文献   

16.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人人成功”是大连大学所倡导的文化理念的核心――“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缩略语。“有教无类,人人成功”,前者为源,后者为流;前者为山,后者为峰。二者渊源有自,一脉相承。它凝聚着中华教育两千余年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从上古到现代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与儒家“中庸”的差别首先就体现在两者是在东西方哲学不同思维方式下建立起来的。在两者的逻辑立足点上,亚里士多德从人的理性出发,从人的道德理智出发,推导出了“中道”才是最好的行为,是符合德性的,并且只有做符合“中道”的行为,才能获得德性;而先秦儒家则从人的道德情感出发,认为人有向善的本性,进一步为完善人的“善性”才走向“中庸”。两者德性观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德性的起始途径方面,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的是人的实现活动,而儒家则重视家国天下一体的道德原则;在德性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方面,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德性的后天生成性,而儒家更加强调德性的先天赋予性;在具体德性生成路径方面,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实践的作用,而儒家则偏重于学习体悟。  相似文献   

18.
时间副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度”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时间副词的用法。该文基于前人对“一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虚词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时间副词“一度”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在语义上,“一度”有时段、已然、有界、变化的特征;在句法上,“一度”多用于陈述句,用于“被”字句的数量多于“把”字句,“一度”修饰的成分表达的内容在语义上可以被否定,“一度”遵循副词共现规律;在语用上,“一度”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常用于转折,具有主观性。通过探讨“一度”,可以看到时间副词在汉语中界定时间的用法与意义,也可以看到分析语义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时间副词在篇章中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9.
吴基伟 《职业圈》2012,(31):80-82
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作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提高。当前,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就必须在深化引导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转变。事实正是面对价值多元、信息多元的时代,青年思想工作从“内容供应”到“产品供应”的全面转变,已成为适应当代青年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需要,也是夯实党的青年工作群众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口无择言”的“择”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表“选择”义;二是认为“择”通“殬”,表败坏义。为准确解释“口无择言”一词,该文结合大量古典文献资料,从“择”字的义项、“择言”的含义、“口无择言”的使用语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口无择言”一词中的“择”应当理解为通假字,该成语应译为“不说败坏人的话”。在释义的基础上,该文结合古今语料,对比“口无择言”和“口不择言”两词的使用语境及区别,了解两词常因为表层结构相似而误用、混用的现状,深入分析两词误用的现实原因,为准确理解和解释古汉语材料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