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习作教学强调让“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张扬,鼓励他们天马行空地放飞想象。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许多学生习作中表现的想象往往非常随意,忽视了想象的主体合理性。为了让学生既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想象,又不至于使想象变成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我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学生的习作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的题目、限定的内容、指定的方法中进行的,发挥不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学生习作训练中,以激发习作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用“我”之笔,写“我”之见,抒“我”之情,扬“我”之趣,效果颇佳。一、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习作命题要尽可能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第五单元是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树立单元整组意识,各板块要围绕"习作"这一核心目标开展教学,注重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结。在课堂上,要突出"想象"这一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会运用想象的方法进行习作。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5.
毛凤梅 《宁夏教育》2014,(10):57-59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作文兴趣的培养,作文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习作教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事、景、物。让习作教学走进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识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趣,激发习作兴趣。让习作教学走进想象,给足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习作教学走进模仿,使学生有法可循,降低作文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较弱。他们迈向习作之门的脚步也刚刚抬起,于是,我在教学中注重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乐于习作;引导学生编织七彩的童心世界;通过评价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蜜蜂每酿一公斤蜜,要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要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要8吨重的矿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好习作,也像“采蜜”、“炼镭”一样,应当有丰富多彩的素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习作材料仓库呢?一、观察积累法。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习作时却往往空洞无物。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观察不得法。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出发,着力于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使万事万物汇入学生笔尖。一是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爱写”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联想的创意,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运用多媒体,还能教给学生自评习作。在小语习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指导学生习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引导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9.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0.
《奇妙的想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学习审题;结合习作例文,提炼想象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交流评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达成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要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引导,帮助学生搭建真实语境、习作思维、习作想象和语言技巧的支架,以此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去表情达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习作教学实践证明,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学中有导,以导促学,才能让习作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肖雪琴 《福建教育》2022,(14):34-35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习作想象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各册教材中,教师要依托教材,盘活想象知识,激发学生想象,探索表达路径,优化全程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其习作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15.
陈培康 《考试周刊》2012,(68):48-49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时空传统,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想象,开拓习作教学空间.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段的写话过渡到中年段习作,普遍反映无话题可说、无材料可写。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习作能力的构成要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观察力;启发他们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事物,激发思考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因素,提升想象力,从而激活学生习作思维,打开他们的习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大纲”对小学生习作的这一要求出发,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我从精心谋划习作的内容、形式、情境入手,着力在培植创新的基点,搭设创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写好想象习作的训练就有七次,可见教材对新课程目标中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的重视.因为它是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未来生活,给学生一些“想象方法”的引导,比如通过阅读有创意的范文,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规律,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学生就会找到丰富的想象资源,写出富有创意的想象习作来.  相似文献   

19.
习作评价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期待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对小学生的习作评价要采用什么方法呢?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习作教学实际做出实践探索,对评价形式、评价活动、评价语言、评价动机等因素展开研究和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习作指导和启迪,为习作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助力学生习作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其燃烧习作的"兴奋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生活寻趣、情境创趣,开放激趣,想象生趣,创新求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