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是闻名海内外的“浙江三大雕”,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虽同属木雕,却有本质区别。它不是以立体式圆雕,而是以平面式浮雕为主。今天,东阳木雕因历史最悠久,用途最广泛,已居全国各种木雕之首。不管是建筑构件、家具装饰及艺术摆件等,都留下了东阳木雕的装饰意韵,故有“天下第一雕”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吴流生 《文化交流》2008,(11):12-17
一第一次仔细欣赏陆光正大师的东阳木雕作品是在杭州西湖边的楼外楼。那是2006年初夏时节,在这家百年老店大厅壁上新装嵌了一组大型东阳木雕《东坡浚湖图》。全图由"访民  相似文献   

3.
栗子  黄芸 《文化交流》2017,(9):26-29
正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一片神秘而引人遐想的土地。撒哈拉南部大陆闭塞的环境和热带高原的气候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非洲文明。在辉煌光耀悠久的非洲文化中,非洲木雕艺术以淳朴、稚拙、粗犷和夸张的艺术形象屹立于世界艺苑之中。而浙江木雕同样驰名天下,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等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声名远扬,东阳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  相似文献   

4.
“文物”进了皇极殿 2005年年底,北京故宫皇极殿迎来一件崭新的“文物”:一件由东阳木雕顶尖艺人复制的乾隆皇帝宝座。对于这件代表当今木雕工艺最高水平的作品,故  相似文献   

5.
刘三姐文化在广西和东南亚国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刘三姐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与传播意义重大。文章从资源内容体系、关键技术、传播策略等方面构建刘三姐文化数字化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模型,并对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西湖美术馆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第一件作品就是用汉朝楠木雕的东阳木雕《八十七神仙卷》:但见画面中,九天仙境,仙乐齐鸣;天桥两侧,栏杆曲折;天桥之下,莲花盛开,祥云浮动,瑞气蒸腾;天桥之上,八十七路神仙款款而来,浩浩荡荡。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人物璎珞飘荡,衣袂飘扬,  相似文献   

7.
刘志宏 《中国名城》2022,(12):55-61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评价精准化、传承内涵化,注重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通过分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意义及主要问题,指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探索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提供方法路径。探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作用,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构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实现路径,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徽派古建筑作为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星罗棋布地分布、精湛的营造手法和精美的“三雕”(木、石、砖)工艺而目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不仅对研究徽州历史上的商业经济、佃仆制和文化艺术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也在今天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会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么一群建筑奇观。自然有它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10.
平阳木版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表现内容和形式,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如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呈现出使用功能弱化、艺术表现性差、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本文重点论述怎样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平阳木版年画的数字化建设,从而推动平阳木版年画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拓展传播领域,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平阳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1.
提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平台逐渐发展壮大,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和贸易特点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总结出数字化时代国际文化贸易商业模式的变化、利润分配模式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版权管理问题。本文结合个案分析,从政府角度、企业角度、文化产品和服务角度提出数字化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应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阐明理工类高校的档案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档案文化资源在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与提升策略。通过借助档案信息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以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的深入实施和高校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为理工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档案工作发展研究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成为现代生活的主体。数字时代的到来翻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西兰卡普非遗文化的传统传习方式亦受到数字化影响而发生了改变。“共享+协同”的理念、数字化的展示形式、创新的数字化营销模式、开拓性的数字化推广平台机制不仅推动了西兰卡普传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内涵的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推动、乡村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可见,西兰卡普非遗数字化的传习亦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新媒体高速便捷的信息交互优势推动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被大量发掘。对于少数民族资源来讲,新媒体时代是一股强大的文化趋同冲击,也同样是一种良性的生存发展机遇,这些传统民族音乐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又受到了互联网多元化音乐的影响,“生存”与“繁衍”成了如今民族音乐文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一座千年彝族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具有特点的音乐元素,彝族“打歌”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该文以大理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考察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探究当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使红色文化永存和不褪色,就要让数字化技术介入到红色文化中,以达到重构红色文化内在结构的目的,使其充分融入数字化新时代。目前,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处理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借助数字化技术采集、整理和储存各种红色文化符号形式,最终以新的视角来解读文化。该文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表达的过程及时代价值,指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数智化赋能视角,探讨了文化馆在新型文化空间中的发展与创新。首先,分析了数智化赋能视角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文化馆在数智化赋能视角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数字化赋能、社交化共享、多元化创新、数字传播和创新组织管理等。其次,构建了新型文化空间的理论框架,包括数字化、互动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并提出了基于数智化赋能视角的新型文化空间构建方式。最后,通过实践案例解读了文化馆在新型文化空间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化展示空间、参与式互动空间和社交共享空间,为文化馆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对推进数字文化馆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滕和福 《职业圈》2013,(20):126-126
企业的持续发展与企业文化管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一直是企业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内容,结合长期的管理实践,笔者在分析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管理与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明确企业化文管理的方向以及认识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国际形势变化与印度内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当下的中印关系发展曲折复杂。信息赤字是中印关系复杂性表现之一,直接导致了中印各领域的信任赤字。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将有利于消除信息赤字,推动两国弥合矛盾、促进共同发展。数字媒介作为一种新的结构社会力量,在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中印对话》多媒体平台立足中印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通过数字化融合发展,努力建立中印间有效的沟通对话渠道,为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发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