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村落根植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其价值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聚落遗产群,是记载古代社会变迁、文化融合的恢弘史诗,是当今世界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需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遗产类型的不断丰富,在大尺度遗产的保护过程中,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初步分析了遗产区域化保护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就大运河遗产的区域化保护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文化遗产区域化保护不仅是保护理念、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意义重大。该文通过田野调查法对什寒村进行实地调研,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与保护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什寒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路径:坚持战略思维,突出党政领导集体的领头羊作用;坚持辩证思维,正确认识成绩与困难;坚持系统思维,总体上把握各方的关联性;坚持创新思维,寻求科学的发展之路;坚持底线思维,要严守原则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4.
杨昀 《中国名城》2020,(4):76-81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活态廊道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遗产资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客观归纳当前苏州段运河的发展瓶颈,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线性遗产廊道的成功经验及发展模式,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旅游产品谱系、创建运河文旅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等方面,构建苏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期为中国大运河遗产资源的统筹保护、有效传承与活态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借鉴场景理论,保护、展示和利用构成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议题和目标场景。首先,应基于工业文明的价值判定保护各类遗存,构建面向学者的保护场景;其次,应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展示并系统阐述遗产价值,形成面向公众的展示场景;第三,应结合城市发展背景整体构思工业遗产的特色职能,形成面向消费者的利用场景。三者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并相互协调。最后以九江动力机厂保护规划为实证案例,提出上述目标的具体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志宏 《中国名城》2022,(12):55-61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评价精准化、传承内涵化,注重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通过分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意义及主要问题,指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探索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提供方法路径。探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作用,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构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实现路径,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忠林 《中国名城》2022,(12):68-74
在城市更新和“退二进三”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工业遗存被闲置或迅速拆除,工业遗产命运受到极大挑战,在分析昆明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及遗产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借鉴既有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多层级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兼具科学性和适用性的昆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依据历史、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艺术审美4项固有价值的综合评分将工业遗产分为3个保护等级,并以3项典型工业遗产为例对评价体系运用进行说明。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昆明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提供了依据,对推动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生产车间、厂房等生产储运设施和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等物质遗存,以及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遗存.其实践兴起于工业革命发祥地英国.1973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保护会议在英国铁桥峡谷召...  相似文献   

9.
左力  时钰琳 《中国名城》2023,(12):41-49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建成物质遗产,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纽约市的历史街区经过几十年的保护更新实践,建立了完善的建成遗产保护政策机制,通过一系列开发权转移政策机制,平衡了遗产保护与更新发展的矛盾,释放了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诉求,成为纽约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以纽约高线公园及周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详细梳理了保护更新的各个阶段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分析促进高线公园成功更新的区域“哺育”措施,重点考察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区划调整、建设控制及其他激励政策,从而了解保护更新背后发挥主导作用的开发权转移机制的介入方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0.
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和保护理念的更新为园林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因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及统筹多方数据源信息的方式,针对园林遗产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等问题,构建适用于园林遗产历史信息共享管理的流程方法,对园林信息和数据文件进行系统分类与统一管理。同时,以苏州艺圃为例,基于对姜氏时期艺圃的复原研究,运用三维数字化等相关技术构建园林遗产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信息展示与传播的Web平台,对艺圃遗产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在提高用户浏览体验感受的同时,提升园林遗产的信息传播效果,为园林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传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戴彦  平楠 《中国名城》2024,(2):80-86
快速的城镇化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多重困扰,我国传统村落面临村落主体衰败和文化价值损失的双重压力。传统村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展示出应对外界扰动的能力,保证了村落系统稳定和文化延续,适应性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的着力点。通过明确传统村落适应性的内涵,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作研究实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水平差异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适应性策略,增强传统村落面对外界扰动时的适应能力,以期促进传统村落保护。  相似文献   

13.
年例是粤西人民特有的文化传承,也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其中又以湛江、茂名年例习俗最为突出。随着科技进步,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人们进行娱乐活动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日渐丰富,各种年例习俗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封建旧潮流被抵触。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形式,成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话题。该文从湛江年例发展现状出发,探索传统文化活动在现代的发展路线,研究粤西年例文化在国内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如何结合网络新型传媒宣传、文化再创新、创意产品推广等方式弘扬和传承年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王雅琨 《文化学刊》2012,(6):108-113
村落演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乡村文化生态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演剧不仅创造和影响村落的口头传统,而且参与塑造村落信仰的基本面貌,强化其内部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型旅游地的声环境治理和声景观保护开发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声景遗产的保护规划和优化设计迫在眉睫.应从声景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属性发掘无锡惠山古镇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声景遗产加以保护,并从居民和游客的主客感知角度对惠山古镇的声景遗产进行感知评价和设计优化.古镇声景遗产的保护和优化,须从主客视听角度为古镇...  相似文献   

16.
罗超  汪铎 《中国名城》2023,(4):29-36
参照近年来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宣言、宪章以及各项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苏州工业遗产特色和苏州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工作开展近况,尝试构建基于城市多维价值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并对原有的苏州工业遗产评价体系进行修订。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因子权重,并运用该体系对苏州姑苏区工业遗存进行新一轮普查,建议苏州新增工业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大多存在于城市中心区,在存量时代下多数工业基地都在寻找适合自身的再利用发展模式。基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对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烟台渔轮修造厂为例,探索其现状与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的耦合性,并在该模式下提出涉及基地文脉延续、棕地污染治理和片区地域特色的再利用对策,以期为当前国内历史街区更新模式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地毯式开发和碎片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既保留村落独有的空间格局、山水景观,又能延续传统文脉,扩大民俗文化影响力,催生传统村落在发展中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共生理论,以浙江省丽水市鸬鹚村为例,采用景观基因分析法,以物质形态标准作为分类依据,剖析景观基因特征及其与村落发展的深层次联系,进而构建出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和共生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