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鑫 《文化学刊》2023,(3):113-116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工业大生产的同时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已迫在眉睫,如何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思考,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观见解,并在结合自身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化自然思想。符合人与自然均衡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适度改造自然,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1,(6):75-75
程苗苗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是人通过物质活动、精神活动创造出产品,反过来这些产品又变成对立的力量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使得人原本所具有的正常的人性和人的本质被压抑和扭曲。表现为劳动的异化导致劳动由乐生沦为谋生的手段;人的需要的异化导致价值失落和精神意识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独特的分析对象,将"一般的意识形态"作为批判对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以及如何"跳出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概念。简单地说,它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虚幻或颠倒的反映。马克思对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基础进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颠倒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做了批判,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列居全球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发展与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又译《经济学家》)是一份被西方世界认为较为专业和高端、以时评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周刊。分析《经济学人》的对华报道,可以管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探寻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颇具辐射力的文学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通过探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哲学意蕴,得出身处逆境仍要锤炼强大内心、适时把握机遇以迈向成功彼岸、辩证统一评价人物事件等启示。以期使当代的人们获得生命之真谛、命运之奥义,以达到传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启示、指导人们当代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大生态观,包括精神生态思想、自然生态思想和社会生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思想系统。其中精神生态思想是根本思想,按照庄子的观点,实现个人健康的精神生态的根本之道是忘掉小我,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大我的状态,取消与他人、与他物的界限,与道为一。如此可达到与自我的和谐,实现精神生态的健康,可保持、恢复、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并能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最终成就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细化和补充了<劳动法>,极大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证.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到一个新的法治时代,标志着通过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的国家立法的实现.文章就贯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实际,对<劳动合同法>的宣贯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关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及<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可借助<劳动合同法>及<条例>的颁布实施,完善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施较稳定的薪酬政策,吸纳和保持高素质劳动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易经》作为占筮之书,通常被视为原始宗教巫术与原始思维、神秘主义的代表,直到马王堆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思想得以现世,学界才重视阐发《易经》中的"德义"内容。实际上,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本身就附着重德的理念。《易经》中的"德"内涵丰富,从"德"与"得""德"与"禄""恒德"、诚信之德等方面彰显了西周重"德"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一种事物矛盾关系的理想与稳定状态,既不应像“张三其人”那样无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无原则的一味求“和”;也不应忽略事物矛盾的统一与联系,无限制地听任社会差距放大和利益群体的分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使全体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过程中共建、共享,实现历史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马新民 《职业圈》2007,(11):94-94
和谐是一种事物矛盾关系的理想与稳定状态,既不应像"张三其人"那样无视事物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无原则的一味求"和";也不应忽略事物矛盾的统一与联系,无限制地听任社会差距放大和利益群体的分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使全体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过程中共建、共享,实现历史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郭凯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开始写博客,很快受到青年学生的追捧。几年下来,结集为《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出版,成为畅销书。这次他再接再厉,把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发表的专栏文章结集成书,取名《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郭凯的故事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郭凯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4.
坦然面对《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8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为研究背景,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新特点和意义.文章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并从员工招聘、录用、考核及激励等角度,提出企业应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来自<劳动合同法>带来的诸多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现实的人"和他们的物质条件是科学历史观的前提,要从社会生产活动中去考察人,而处在社会生产实践的人必定是"现实的人"。本文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来探究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黄道  浦政道  管鑫波 《职业圈》2008,(11):102-103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学习,它对于知识产权等领域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其中竞业限制,不仅对企业,而且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法中的模糊规定让人难以捉摸,由此,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学习,它对于知识产权等领域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其中竞业限制,不仅对企业,而且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法中的模糊规定让人难以捉摸,由此,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恩惠 《文化学刊》2023,(8):184-187
本文以备受欢迎的《开讲啦》为研究语料,选取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的队长颜其德的演讲《中国的首次远征南极》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理论,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探究励志演讲中包含的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文章借助UAM Corpus Tool 3.3,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的首次远征南极》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来探究演讲者是如何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和立场;以及通过积极话语分析揭示演讲者是如何建立与听众的和谐关系并维系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和增强听众对未来的信心。研究发现,《开讲啦》励志演讲使用较多的情感和判断资源,表达了演讲者的态度倾向和立场,为处于社会身份认同阶段的青年听众提供了积极的正能量。通过分析《开讲啦》励志演讲中的态度资源的分布及话语,能使读者正确解读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同时本文补充了《开讲啦》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基于跨度十五年的六百条书评,以加权评分、情感分析、主题词和“翻译”强搭配词分析对《红楼梦》异化与归化译本的读者接受进行历时对比,发现读者对归化译本更关注人物情节与译者,关注度随时间推移变强,而对异化译本更关注翻译作用、中国元素与翻译比对,关注度随时间推移减弱,可期为中国文学外译传播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克 《文化学刊》2009,(4):156-15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裂变时期。政治上战争不断、朝代频迭;思想上自由开放、百家共鸣;学术上出现了“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的儒道鼎立之势。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儒道并存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