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独立设科已历百年,审视百年来语文课程问题的学术演变与发展轨迹及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和新世纪四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形成了文言与白话的论争、文化与政治的分野、语言与文学的分立、工具与人文的统一四个不同的演变与发展重点,并整体呈现出核心不变、取向多元的变革规律。  相似文献   

2.
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是人们一直在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如此,人们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不断趋向成熟,对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建设不断趋向完善,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也不断趋向科学。回顾与反思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规定与讨论的历史,梳理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探究语文课程目标嬗变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认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非叶圣陶于1949年创造。"语文"与"国文"不是同一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经国文课程继承了晚清早已经独立设科的经学和中国文学的衣钵,二科合一科,任务之重远远超出了语文课程本身的负荷,也造成课程目标模糊和课程内容混杂的问题,而旷日持久的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论争也源于此。须给语文课程减负,促成母语课程框架下的语文科和文学科的分科教学,使母语课程真正走上科学化建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语文设科以来,爱国价值观内涵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激励救亡图存的20世纪前期、树立制度自信的社会主义初期、展现国家自信的改革开放时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语文课程爱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要求详略不一,在语文教材的呈现范围日益广泛,但缺少切实的教学过程指导。这些特点启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要确立总分一致的爱国价值观教育目标,多角度丰富语文教材的爱国观教育内容,多方面增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观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是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已有百余年历史。在语文教育界对此比较一致的划分是:清末语文课程(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国语教育),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文课程(包括国统区的国语国文教育、解放区的国语国文教育),改革开放前的语文课程(包括建国初期的语文学科建设、国民经济调整期的语文教育、文革十年的语文教育),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时期至今的语文教育)。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不同,其对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一、清末语文课程现代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黎明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1):69-72,91
语文功能观来源于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同时受制于教育目的,语文功能观一经确立,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确定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决定着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本文通过对语文单独设科以来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分析,总结出百年语文功能观的如下演进:文以载道观→表情达意工具→基本工具观→阶级斗争工具观→基础工具观→交际工具观。  相似文献   

7.
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起,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诸多问题都一直是教学和研究者们探讨争论的热点,不仅语文学科的学科名分、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处于未定之中,就连语文教学内容都产生了不定之数,这不禁让人怀疑语文这未得合法证明而诞生的学科到底是否是一门学科?有如何的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编制又是如何呈现知识体系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从存在论的角度说,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语文学科的存在也已逾百年,因而,对它也只能在默认存在的前提下探讨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语文本体教学研究及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文本体教学是针对百年来语文教学的失误提出来的。现代语文教学从1903年独立设科以来,已近100年了。百年来,语文教学犯了方向路线错误,以致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设科伊始,没有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语言,也就是不明确语文教学的本体是什么,这就为后来语文教学逐渐偏离本体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9.
《中国百年语文教材评介》是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的第三卷。它梳理了1904年“癸卯学制”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百年发展轨迹。填补了我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语文教材发展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自从近代独立设科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学习和交际的工具,也许因为这一工具承担着传载人类文明信息的重要功能,许多学者和教师都爱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要求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这样那样的人文教育。当前和相当长时期以来,国家文件也没有科学界定出语文课程的特点,加上那种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这样那样人文教育的观点的严重影响,造成语文课程负担过重使得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程应该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更好地运用语文工具的课程,是传授语文工具知识和进行语言运用技能训练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曹洪顺 《中学语文教学》2000,(12):F002-F002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进入现代语文教育时期,也有近百年了。那么,21世纪的语文教育怎么改革?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在癸卯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推动下,语文课程得以独立设科与初步发展。当时,学者在对为何要设立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与应该干什么等课程定位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确立了语文课程的奠基性地位,进而确立了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根本目标、以传授语言形式方面知识为根本对象等课程认识,也初步确立了这门课程内具的工具性特质。晚清民初对语文课程学科定位与性质特征的探索与结论,对认识与纠正长期而广泛存在的“泛语文”“非语文”现象有着重要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为改变人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早就成为举国关注的事件。而其中,作文占据着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备受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也加大了写作教学的改革力度。百年来作文命题随着时代和作文教学改革的影响而产生了许多的变化。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今,许多教育家都在其论著中涉及了作文改革和作文命题的探讨,也进行了大大小小的作文改革。与此同时,高考作文命题也在经历了五四以前的艰苦开端、现代变革时期、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初步定型时期,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一波三折时期后,终于步入了新时期的回归发展时期。本文将就新课标改革中作文改革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利用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4.
语文独立设科至今,语文课程范式经历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训练"再到"素养—养成"的转型。语文课程范式转型不是一种线性的跃进更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扬弃拓展。教学中出现的认识和实践偏差与人们理解课程范式转型的线形思路有直接联系。目前的语文教学应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目标落实要突出根本性;内容取材要突出典范性;方法选用要突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目标由语文课程性质决定,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反映出语文课程性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由来已久,从百年语文教学目标的演变中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正>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初级和优级师范学堂分别开设了"教授法"和"各科教授法",这标志了语文开始独立设科与语文课程教学论这一学科的萌芽期。从语文独立设科到新中国的成立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出版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及专著近十余本,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启超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王森然著《中学国文教学概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904年开始独立设科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从建国开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追忆这段历史,清晰地再现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文化"一词,在讨论语文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定位的时候,"课程标准"有着非常明确贩的文化视野,它是在文化这个宏观的层面上认识语文和语文课程的.以往关于语文课程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这种论争发生在语文课程的内部,事实上,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好,很难以一方否定另一方.<语文课程标准>跳出语文看语文,把语文作为一个整体置放于文化的语境中,从文化这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工具性与人文性都是语文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融合,统一实现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无法截然地分割开来,这样,"课程标准"实际上解消了那个没有结果的论争.语文教师要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和实践"课程标准",应该有非常自觉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大力实施,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理念、行为的变革,催生了语文教育的新气象。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阶段的时候,"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却被提了出来。"教什么"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程和教学中最基础和关键的问题,现代汉语文教学设科近百年,按理说它不应该成为当今语文学科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实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语  相似文献   

20.
回顾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历史,学者们对于语文教育"独当其任"之"任"达成共识,即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一认识源自语文的"工具性"。当前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必须做到纵向上要有等差,横向上兼顾各方,方式上注重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