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思潮是庆历新政的理论支柱石训宋学是中国宋代学术思想的总称。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学派林立,人才辈出,而且创见多影响大,不愧为精华荟萃。学界过去对理学、气学、心学研究很深,成果也多;近几年,中外学者已注意到其中的实学思潮的...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艺术品,集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于一身,是具体技术的产物。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和著录,从宋代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名称、铭文、形制、纹饰、功能、制作六个方面,对应于器物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学科。学科形成范式才能持续发展,新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交差是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宋代形成的金石学属于史学和古文字学范畴,民国初在西学影响下发展出的古器物学和考古学,以及略晚的科技史,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研究青铜器。本文从青铜器图录所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不同学科对青铜技术的关注程度,并试图借以说明青铜器研究及图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艺术品,集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于一身,是具体技术的产物。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和著录,从宋代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名称、铭文、形制、纹饰、功能、制作六个方面,对应于器物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学科。学科形成范式才能持续发展,新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交差是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宋代形成的金石学属于史学和古文字学范畴,民国初在西学影响下发展出的古器物学和考古学,以及略晚的科技史,都在以不同的角度研究青铜器。本文从青铜器图录所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不同学科对青铜技术的关注程度,并试图借以说明青铜器研究及图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学研究朱伯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到日本、韩国以及欧洲,成为东方文明的一面旗帜。宋学兴起于宋代,但它作为一大学术思潮或学术形态,不限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如何深入开展宋学研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宋学作为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评介由中原宋学研究会12位学者合作撰稿,李保林、杨翰卿、孙玉杰主编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一书,是宋学研究的又一新的成果。宋学是中国宋代以哲学为核心的宋代学术思想。宋学的文化成就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高峰,宋学不仅影响中国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6.
郭茂育、刘继保编著的《宋代墓志辑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文中简称《辑释》)是宋代墓志著录的最新成果,共收录宋代墓志拓片226方,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军事等有重大意义。但该书在文字释读方面有一定疏误,该文对照拓片和录文,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其提出校补,以期对宋代墓志的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庆历、熙丰以后,宋代“《文选》学”由兴盛走向衰落,其衰落的原因很复杂,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运动、文学思潮、新旧党争、科举制度、宋代理学、统治者的好恶、文学家政治家的个人力量、文章选本、审美风尚等均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科举制度的改革阶段,受理学蓬勃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显示出鲜明的理学化特色。一方面,宋代科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与唐代有所不同,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义理的阐释,形式上偏重议论,在考试评判标准上也以涉理、论理为基准评判文章优劣。另一方面,宋代科举制度与理学的融合促进了隐逸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科举与理学及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锦起源于宋代,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壮锦的图案纹样种类丰富,每一种纹样都有自己的含义。其中的植物纹样,在色彩运用、图形构造形成了独特的含义。研究壮锦植物纹样的内在含义与意义,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壮族文化,并且更好地传承发展壮锦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 ,宋代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不仅它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而且它的文化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陈寅恪先生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① 宋学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 ,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也是一个颇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对宋学的研究 ,也被认为是宋史研究最大的难题。“其困难在于即使作一个案研究 ,也需要很广的知识面 ,从纵的方面需要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佛经道藏等广博知识 ,从横的方面需要有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广博…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蹴鞠、马球、步打球、抛球、捶丸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考释涉及宋代“球鞠之戏”的文献史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究球戏在宋代发展至鼎盛的人文社会环境原因,立体化了解宋代球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剖析宋代球戏文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填充宋代球戏研究版图。研究发现:(1)宋代球戏开展具有时间上的节令性、空间上的聚集性和参与人员身份多元化的特征;(2)用具制作中呈现专业化、球具样式多元化和球戏衣着服饰标准化的特点;(3)具备制度化球戏规则、规范化运作机制和创新性球戏规则。研究结论:宋代球戏文化呈现三点特征:创新性及发展性;娱乐性及兼容性;约束性及和谐性。  相似文献   

13.
“婺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虽然有着某种地域性的性质 ,但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局限。婺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有着很强的复合性内涵。婺学由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开其端绪 ,而由陈亮、金履祥、许谦、吴师道、宋濂等著名学者 ,构成了婺学的学统。“北山四先生”作为婺学的重要的重要人物 ,是婺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婺学在理学的流变中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支脉。由朱熹支黄干再到许谦、金履祥 ,以至于后面的柳贯、吴师道、黄、宋濂等 ,开启了理学的新生面。由宋代理学的重道而轻文 ,到元代的文道并重 ,婺学承载了其间的转化之机。而由朱熹光大的“理一分殊” ,则是这种变化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4.
宋代汉地与西藏之间的交流形式多样。本文以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宋代汉藏民族交流进行研究。通过对绘画、建筑、雕塑、宗教艺术的研究,总结了宋代汉地与西藏的审美风尚与文化特征。作者认为,研究汉藏民族艺术中的纹样等艺术形式,可以深化汉藏民族艺术交流,为传统藏学研究中的绘画、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等提供借鉴,并且使汉藏艺术交流研究上升到社会学、文化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以"风会"之变为依据,将宋代文学史划分为宋初、盛宋、南渡、宋末四个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坛风貌都进行了宏观的勾勒。从以变开运、振衰起弊的宋初复古文学到波澜壮阔、朴雅畅达的盛宋元祐文学,从理学渐染、平易啴缓的中宋南渡文学到学为门户、诗变江湖的宋末衰弊文学,《总目》从作家群体、作品风格、文学流派、文体衍变等多元角度为我们描绘出宋代文学由弊而兴,又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总目》以"风会"为视角的分期标准是以政局变革为主导、旁及士风、世运与文风的一种综合性的划分标准。《总目》以通变的进化史观审视宋代文学史的演进,注重对宋代文学史风貌阐释的理论性与系统性,呈现出一种近代的史学意识。对《总目》宋代文学史分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总目》文学史观的理解,明晰《总目》对宋代文学的评价与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生成、演进与转型的历史进程,也为今天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 18 日在成都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屈原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共同主办,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内的一百余位海内外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共提交论文70余篇。从代表们的大会发言及论文成果可以很明晰地看到,楚辞学研究在楚辞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已趋向专门化和细致化,显示了楚辞学研究在新世纪里的新发展。根据此次大会所提交的论文来看,近两年的楚辞学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大领域,而在每一大领域内又具体地分为若干细致研究方向。这四大领域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18.
韩立平 《文化学刊》2012,(6):120-122
宋代文人倚声填词,不仅拾掇了散落一地的好言语,救活了他物;也赎回了自己,赎回了人之天性。天生好言语往往由白丁口中道出,一经文人点染,自然凑泊,便触手生春,千古传唱。宋代诗学有一根本祈向,即在个体一己的创作中追求融贯经典、点化前贤,强调个人才能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而填词则是宋代文人的调剂品,他们可以在这里抛却诗文中仁义道德、思想学识的枷锁,以避免人性在过度文明化、人文化过程中可能遭致的压抑、扭曲,完成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两宋期间纷繁的馆阁校勘状况进行了爬梳 ,首次勾勒出 1 2次校勘经部书的概况。又从千年校勘学史的角度对宋代进行考察 ,首次提出宋代校经部书的 6大特点 ,并分析了特点的成因。第一次提出南、北宋校经部书在 6方面的差异 ,且揭示出差异的成因。指出宋代校勘对十三经的形成以及对十三经注疏的影响 ;并首次揭示出其对《说文解字》、《广韵》等书之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说唱艺术观念尚处在中国古代说唱批评史的早期阶段,多见于宋人的笔记文集,是纪事的附属物.应该说,宋代的说唱艺术观念多属于记述中的即兴批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也还缺乏明确、理性的认识.尽管如此,说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毕竟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关于说唱的本体观念、创作观念和表演观念.这些观念不仅构成了宋代说唱批评的主体,而且代表了宋代平民艺术的审美观,对宋以后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