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方回在其丰富的审美活动中明确意识到了审美主体诗性心灵境界的根本性意义。他从审美主体真朴闲雅、澄澈明净之心境的培育,以及审美主体学养、识见、心胸情志的涵养这两个相互联系着的层面,对此展开了深切的思考与言说,并指出审美主体诗性心境之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读书、学问。方回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从根本上说,源于他对儒家之道、义理之学的深切体认,亦与他对自身遭际体验、创作实践、阅读实践的反观,以及对之前尤其是宋代诗学思想资源的省思,有着深层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时代在进步,媒体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此时,新媒体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新媒体的应用为企业政工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企业政工工作者应该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内部搭建一体化媒体平台,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打通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为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逐渐在不同的专业课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内容与素材,全面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再加上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更加应该主动探究新媒体与思政教学之间的关系,开展混合式教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理想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  相似文献   

4.
歌曲翻译与其他翻译不尽相同,除歌词以外,歌曲翻译还受制于音乐.歌词具有诗意美和音乐美,歌曲翻译也必须体现作品的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从美学角度看,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审美主体(译者)对审美客体(原作)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综合、转化加工,直至完成的审美再现活动.译者(审美主体)应努力发掘出原作(审美客体)的语言(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把原作的神韵和艺术意蕴通过译语再现出来,使受众如同直接欣赏原作那样被打动,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该文的核心目标是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在高校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应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和把握机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当前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该文揭示了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在教育实施方式、新媒体应用、学生接受度等方面的现状,特别指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内容更新与时代脱节、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积极应用新媒体、制定相关政策与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这些综合策略,不仅可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并且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责任。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高校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们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当中,具备极大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该文针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存问题,并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十分显著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涵养爱党爱国情怀、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还不够完善,存在传播环境“娱乐化”、传播形式“碎片化”、传播内容被“边缘化”及传播行为“失范化”等问题。规范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促进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塑造环境、创新内容、完善执行和健全监督这4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的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像传播平台增多,传播主体也不断拓展,人们的观影体验变得更加重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大运河文化影像制作内容与传播方式,从而创作出更多贴近大众,人们喜爱的大运河文化影像作品,对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继业 《文化学刊》2011,(6):151-154
当今大学的新诗教育,从目前流行的一些《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和中学的新诗教育没有明显差别,也难以引起学生对于新诗的兴趣。新诗教育应该抛开新诗史、文学史思路的束缚,尽量发现、挖掘更多的作品。新诗教育者自身更有充分发挥的独创性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时代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的提升而到来,而在我国新媒体领域的不断涌现的背景环境下,我国人民的消费观以及消费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概念,这就使得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开始受到了冲击,所以企业也需要在这一新形势下适当地改善策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及下文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苗秀艳 《职业圈》2007,(9):95-96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讲,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具备必需的审美条件,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教育则有助于译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审美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审美意识,从而译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讲,一个合格的译者若要具备必需的审美条件,就应该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审美教育则有助于译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审美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审美意识,从而译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审美教育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为一项必要原则与重要工作,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积极构建,促进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最强、最旺盛的生命力,是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也为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提供指导,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提供智慧支持。该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实施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芳菲 《文化学刊》2023,(3):129-132
自从进入了新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模式,当大众在享受新媒体时代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的价值也凸显其中。为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泄露、被侵权等现象的发生,本文立足当下,试图分析目前个人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个人信息的主体层面出发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多措并举以期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宣传平台。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新闻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新闻宣传,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然而,当前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将研究现阶段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其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利于未来的健康发展,文章以此项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重要性,简要分析目前的情况,并结合新时代这一背景,研究发展对策,旨在更好地凸显企业形象,推动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发展而言,党建工作对企业生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建工作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企业党建工作有了重要平台.文章结合新媒体的发展,探索出新媒体对党建工作的实质影响,并提出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为企业党建工作找到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发展往往离不开良好的企业形象,新媒体环境能帮助企业缩短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重视对企业媒体的发展与应用,结合企业发展所需构建各种企业媒体渠道,为企业形象宣传塑造、产品营销提供帮助。文章主要阐述了新媒体的特征,并结合新媒体环境对企业媒体的传播路径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至今,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危机传播格局。中国的社交媒体虽然起步晚于推特、脸谱,但发展速度惊人。Web2.0时代的新媒体环境,打破了国境的壁垒,也给危机传播带来了格局上的创新。尤其是近5年以来,国内各种危机在新媒体格局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境内。大量的危机甫一发生,就快速形成国内和国际两个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