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月13日晴一直想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昨天,从书店抱来一摞书。归家,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堆中抽出《文化苦旅》,嗅着那醉人的墨香,翻开了第一页。听人说,《文化苦旅》,是要带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去读的。毕竟疑惑,但我看完第一篇,才一抬头,眼眶里已满是泪水。是感动吗?是悲伤吗?是我感受到了余秋雨的文字中对敦煌文献惨遭掠夺所饱含的深深无奈!便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心底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份对文化的凄苦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我并非是一个喜欢看那些有深度内涵的书的人,但激起我如此兴趣的源于课本上的那篇《道士塔》。作者在书中,或言辞犀利,入木三分,或诙谐调侃,油嘴滑舌,也可能一本正经,深沉厚重。那犀利的笔锋和嘲讽的言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余秋雨无疑是独特的,是个性的。如同《文化苦旅》"作者简介"中所说,余秋雨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是中国文化史学家,同时也是散文作家。虽然散文并非余秋雨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但是因为他在艺术层面上深厚的积累以及对我国史学的研究和了解,使其散文非常的严谨、深邃,同时也略带有艺术的美感。基于此,主要论述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以期帮助读者深刻体会余秋雨先生对人生真谛和文化内涵的执着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彳亍 《现代语文》2004,(8):18-18
《化苦旅》的出版成为中国90年代最重要的学现象之一。一直有种声音,抱怨中国当代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杰出的作家,此时忽然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翻动的书页声,人们兴味盎然地阅读余秋雨的《化苦旅》,并把这份欣喜告诉别人。到了1995年,当《化苦旅》第七次印刷时,它的销量已达到了21万册。一本散发着浓郁化气息的散集的畅销,直到今天也是未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当代散文领域中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但书中的不规范字,虽经多次再版,终未加以校正。这里所说的“不规范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写了“别字”,一是没有用正选字,而用了异体字、俗体字。下面据该书1997年5月第10次印刷本(东方出版中心),按页码顺序摘出不规范字,并略加评说(连接号后面为订  相似文献   

6.
读余秋雨先生的书是一趟心灵的旅程,途中允满了艰辛和思考,正如先生的书名一般,是一趟“苦旅”。这其中充斥的,是对历史的思索、对文化的拷问,是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及其心路历程的探微。跟随着先生的笔触,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江南雨巷、小桥流水……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时空,全像画卷一般得以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7.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带着一个远行者的茫茫唤问,学者踏上了历史文化的风尘古道,去追寻积淀亘古哲思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金伋昊 《新读写》2013,(6):62-63
刚开始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中满是疑惑与好奇,看标题《文化苦旅》便知这是作者的山水游记,但令我疑惑的是既为旅行又何来苦呢?我好奇作者为何而苦。当我静下心来细读此书才明白,作者苦的并不是旅行,而是一份情,一颗心。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苦旅》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化苦旅》关注的是化源远流长的人山水和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景观。作家在寻找自己和民族的精神寄托、反省中华化时,做出了从历史认识现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读《文化苦旅》,就好像身陷一场沙尘暴,在深沉的文字间步履维艰,被千年沉淀的沧桑感压得.抬不起身子。  相似文献   

11.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刘昀 《新读写》2008,(6):21-21
现任柳州市副市长在总结柳州市发展成果时说:“这两年柳州的开发与崛起,还得感谢柳宗元和其他南下的贬官,他们从根子上使柳州开通。”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当代散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丰富深邃、语言平淡蕴藉、层次多重而厚重,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可以给读者们更多人生启迪,提高精神境界。本文对其创作特色和文化内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4,(7):159-159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最近把自己20多年前出的《文化苦旅》作了增补和改写,推出了新的版本。而和之前所有的书都不同的是,余秋雨的新作不仅将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上销售,还将放在微信上销售。余秋雨也因此成为“微信售书”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相似文献   

15.
李文 《华章》2011,(31)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阐释了别具一格的人文山水,将中国文化浓重的脚印和苦难的命运落实在山水之间,带来人文山水文化意义上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6.
负重的灵魂放达的笔--简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先生以负重的灵魂,放达的笔触,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以史著文,物我交融,于山水风物之中有意识地揭示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探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7.
读完《文化苦旅》,掩卷长思,自己也仿佛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在中国的人文土地上周游了一圈。品味着这一路的文化,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8.
冥思,许久都不曾回醒…… 步履在莽莽苍苍的大地,面对这赤裸的文化,心中有种莫名的悸动。拈起一脚脚尾页,方才知这《文化苦旅》的厚重。却又如酒般荡醉,麻痹你的经络。于是。我将文化含在唇间。味道比秋茶还要苦涩。当我凝神文化圣洁的神韵时,思绪随风飘散。  相似文献   

19.
《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听周杰伦的慢歌,歌词已成一种背景,旋律中流淌着淡雅的生命真诚,总会把思绪带到遥远缥缈的地方,而余秋雨的散文,荡漾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下古今的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