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须”和“需”这两个同音不同义的词使用分工是明确的,可是有的人由于词义掌握不准,或一时疏忽,有时使用混淆。该用“需”的却误用了“须”;该用“须”的又错用了“需”。“须”和“需”词性不同,词义也不相同。“须”是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人的意愿。例如,务须注意、必须努力。“需”常作动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议交替,不少媒休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始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讲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据境索义”所要解决的重点,是言语中词的意义,主要依据词语贮存状态、使用状态时词义的变化正确训释词义,据此论述几种据境训释词义的方法,并举例证,最后指明要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把握住语言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兼词"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兼词,我们可以从词义和读音两个方面去理解。从词义上说,兼词的词义是两个词的词义的组合:从语音角度看,兼词基本是合音字,即其读音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  相似文献   

5.
"作死"这个动词,作为一个比较流行的网络词语,经常出现在网络论坛或贴吧上,当然它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由于"作"字是一个多音字,所以对于"作死"一词的读音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读不同的音。因此通过对"作死"一词的语音、发展历程、词义及它所出现的语境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流行词语"作死"一词。此外,通过对"作死"一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泛化的研究,来探究"作死"一词的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界,很多学者认为“联绵词”字义与词义无关。本文通过对联绵词成因的研究,发现联绵词字义与词义关系并不那么简单。既有字义与词义无关的联绵词,也有字义与词义有关的联绵词。  相似文献   

7.
潘琳 《语文知识》2013,(3):109-110
词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在状态,随着语境的不同,其静态词义也会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本文将从词的静态释义入手,分析“小姐”这一对女性的常见称谓语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汉语中极为普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义的变化更是精彩纷呈。"意思"一词就是最好的例证。据《辞源》注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游褒禅山记》后边“思考和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从每组的加点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题后有4组小题,分别辨析“观”、“名”、“文”、“求”四个文言词的不同词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同步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答案分别为D、D、E、A。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二期的《难词难句解》一文中,将陆游《示儿》诗中“死后元知万事空”的“元”定为“原”的通假字。我认为这两个字并非通假,而是同义词的运用。古字通假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在句子中按借字的词义去理解句意根本讲不通,必须按本字的词义去理解。如果那个词本身就具有那种义项,就不能算通假。  相似文献   

12.
■一词在维吾尔语中使用频率高,是典型的一词多义,其语法意义也比较复杂,下面对■一词不同的词义和语法意义做初步的探讨。一、■在维语中跟一般动词一样作句子的谓语。常见的动词词义有“发生、存在、行、丰收”等  相似文献   

13.
“白”与“黑”是不同于其它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不同语言的颜色具有联想性的差异。“白”与“黑”的词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说“传真”     
"传真"一词从古到今承载了不同的内容,文章指出了现代两部辞书对其表述的不当之处,并分析了"传真"古今词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谈“释义”     
词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词的意义。任何一本词典,不管其性质、对象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编写词典的人都要把主要精力化在词义的解释上。词义的解释在词典编纂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能否科学地揭示词的意义,准确地解释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词典的质量。因此,如何解释词的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翻阅词典往往会发现,有些词的释义不正确,欠妥当。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不少是  相似文献   

16.
"姑娘"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姑娘"的词义系统也是非常丰富的。试分析"姑""娘"和"姑娘"在文献中的词义系统,并试图从语源上探求"姑娘"一词的词义发展源流和脉络。"姑娘"词义系统经过了复合、泛化、引申等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的词义系统的历时和共时变化。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17,(4):76-80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向、语法搭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从先秦到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时期,"憾""恨""怨""悔"的基本义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各个词的基本义逐渐单一化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18.
姜玲玲 《现代语文》2009,(9):137-139
"雷"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基本词,但其词义在网络语言中却发生了新的变化,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雷族词".本文从形体、词义变化及词性、构词类型等方面对"雷"和"雷族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百姓”一词的民族文化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的演变往往反映出社会的变革,“百姓”一词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时期,词义发生了从表示达官贵族,到被统治的平民,到社会的主人的文化变迁。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特别长,而新社会才有几十年的历史.时间尚未褪尽“百姓”一词里的封建色彩,因而,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词的文化积淀,以免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出现的词语"粉丝"、"玉米"争"作秀"等词汇来探讨挖掘汉语词义发展的规律,及这种旧词新义的词义演变现象的原因,同时涉及词义演变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