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以及学科交叉的需要,对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了强烈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面向全校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不仅需要进一步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也要引导和提高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科交叉的应用创新能力。经过反复论证及几年的实践,南方科技大学提出并优化了一套基于"AI"+"AI+" ("人工智能算法" + "人工智能技术在特定行业的特定应用")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一套尊重学生各自专业兴趣的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课程项目的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可为其他课程教学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蔡联华 《教师》2022,(34):123-125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兴起,为推动更好地开展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让儿童人工智能教育切实落到实处,需要对儿童人工智能课程进行大量研究。新加坡作为世界科技和教育强国,在儿童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先行一步。基于此,文章聚焦于新加坡儿童人工智能(AI4K),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儿童人工智能(AI4K)的教育体系,结合中国儿童人工智能的现状,分析了新加坡儿童人工智能(AI4K)对中国的启示,以期推动中国儿童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的价值是多重的。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为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和生活储备知识与技能,还是推动人类教育走向更高阶段的必然需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在于二者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己。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可通过“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人工智能”两种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心理评估方式缺乏有效信息整合,且无法应对年轻人心理动态变化的高时变性的特点。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动态特征刚好满足大学生心理评估的某些需求:第一,对各类心理影响因素及其不同权重的计算上更加精确、高效和全面;第二,较强的适配性,可有效解决评估的时效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基于这些优势可以构建大学生心理智能评估系统。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应用时,首先需要警惕的是数据源的问题,保证数据精确、全面和实时更新;保证算法模型的公正,不失于片面;确认评估结果仅作为参考的意义;明确技术的工具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扩散模型、Lora模型、Controlnet等技术应用于绘画领域,现今的AI绘画软件已经能够生成完整的动漫人物,具备了较高的可控性和精确性。文章通过分析AI绘画软件“Novel AI”生成的动漫人物形象,总结了这一AI软件表现出的绘画创作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现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动漫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为EDA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EDA技术课程教学中很少引入人工智能元素,并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解决该问题,将人工智能技术与EDA技术课程进行深入融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深入探究教学内容更新问题,紧跟科技前沿,将人工智能元素与理论知识、实践项目和课程思政等教学内容融合。开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革新,以任务促教学,将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际成效。研究成果可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新了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内容。然而中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未涉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笔者通过实践探索出一种基于百度AI开放平台的人工智能教学方式,期望为一线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其中的真,而人们对真的理解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同样"艺术之真"也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很多艺术家穷毕生精力就是为了像镜子一样客观地模仿现实的外在形象。由于技术和人们对真理解不同,有些艺术家在模仿的同时更进一步,希望超越和战胜自然,他们的理想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艺术真实"。到了现当代,艺术家对真实的理解更趋多元化和本质化,有些艺术家试图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阐释自己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他们的艺术更多关注的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由于不同时代和流派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差异,使他们作品中的艺术之真总是在现象和本质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角色亟需重新定位和塑造.根据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新时代教师应从提升教师能力、与技术人员合作和获取学校支持等三个方面进行角色重塑,从而转变思维,适应人工智能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倩 《音乐世界》2020,(2):84-87,F0004
近年来,我国艺术院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在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强化师生协作性和艺术实践性,不断探索和更新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专业小提琴教学模式、艺术实践、音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小提琴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成式AI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新技术分支,在近20年的产业发展和布局中形成了九组应用类别。其中,ChatGPT作为人机对话模型的新兴产品,经历了跃迁式的技术迭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未来AI将如何辅助人类工作的讨论。基于“苏格拉底之问”和逻辑要素辨析可以发现,生成式AI的对话模型更多依赖于“指令”设置,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话文体。凝聚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对话方式被改写为内部循环的数据流动。如何建构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开放性系统正在成为保障人机协作安全性的共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聊天系统(Chatbot)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能性及实用价值,初步归纳其与传统英语学习工具相比的优势与潜力,也讨论了其局限性和一些改进方向及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本质属性是塑造动态的时间艺术,又是听觉审美艺术,同时又是表演陛的艺术载体;是人类心灵深处爆发的最丰富的情感火花。当今,是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的时代。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看待技术,应当把技术训练与其它方面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远离儿童生活、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艺术潜力,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都应从儿童世界的特点入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化工具开发和应用正在持续推动着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深度变革。这种变革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方面呈现出五大趋向,在预测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混合/远程课堂模式、微认证等关键技术支持和影响下,将呈现增长、制约、崩溃和转型四种未来场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变革并非短期现象,高等教育面临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挑战,如人工智能技术冲击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混合/远程教学呼吁校园结构升级,微认证微课程促使传统大学学位贬值等。信息化时代,我国为妥善应对这种趋向和挑战,必须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加快校园转型,争取国际合力。  相似文献   

17.
阳有明 《科教导刊》2023,(22):60-6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展现了其革新的重要驱动力,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细分领域,并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微课制作方面,AI语音识别、AI合成技术和AI图像技术的应用,能辅助教师突破微课制作的技术壁垒,显著提升了微课的制作效率和质量,为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古雅”说的内涵源于康德的“机械艺术”论, 王国维运用“古雅”来分析、解释艺术世界或艺术遗产中那些仅凭艺术技巧取胜的独立价值, 较好地说明和概括了那些靠艺术技巧而得以存在的艺术现实和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进驻传播领域所产生的“AI”主播,已涉足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主持、配音解说等多个节目类型,凭借便捷、准确的优势成为不少媒体青睐的新技术。科学家正以超越真人主播为目标对其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倒逼播音主持从业者思考自身核心价值、发展方向,以备破解智能时代的职业危机。文章立足未来人机共存的社会生态,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通过探索人工智能主播的技术优势,从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思维模式等三个维度寻求真人主播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疫情时期的艺术创作不是艺术家第一次以艺术的方式与行为来“介入”现实与社会。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是艺术家主体性身份建构的重要标示。本文以“艺术介入现实”的视角来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介入性艺术”创作这一特别的艺术现象,在各种不同的理论话语与批评实践中重新审视文艺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艺术自律与审美介入问题。本文写作聚焦于“介入”主题,并就疫情期间艺术介入现象、艺术介入的审美指向和评价话语建构等展开探讨,以期拓宽艺术实践与艺术批评的视角与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