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常引用科塞雷克(Reinhart Koselleck)的一句话来强调概念史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共同的概念,就没有共同的社会,更不要说行动的政治领域。然而,越是重要的概念,越容易被误读,甚至被滥用。120年前,在留日清末知识人中流传的一本《和文汉读法》小册子,望文生义地将“概念”解为“大概想念”,将“观念”释为“观而念之”。今日谈概念史的学者,或将概念史等同于词语史,  相似文献   

2.
<正>口述史教学是落实“双新”重要理念、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口述史开展过程中,访谈提纲设计非常关键,它是围绕研究主题这个核心目标展开,并为采访历史人物提供方向和整体架构,体现采访者对整个访谈的理解和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教学要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的实施要求。如何在访谈提纲编制中围绕研究主题,体现课程标准,实现深度学习,大概念理念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视角,笔者结合自己的口述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活动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以项目活动“桥”为例,追随幼儿的兴趣,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园项目活动开展的策略,感受项目活动的魅力。一、问题驱动,厘清“桥”的概念驱动性问题是项目活动设计与开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点燃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动力。以“桥”为主题的项目活动源于散步环节中幼儿对“桥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关注点,将“桥是什么样的”作为切入点,支持幼儿展开讨论,并在动手操作中开启项目活动之旅。  相似文献   

4.
金琪 《上海教育》2007,(7B):59-59
在教育的多维时空中确立“月主题”教育活动概念 当我们讨论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时间概念时,一般是以课时、天(日)、周、月、季、学期和学年(年)为时间概念的。而以月为时间单位概念来设计和全面规划学校全年的重要主题教育活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内在规律性。由此,我校尝试进行了阶段性的德育活动暨“月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唐隽菁 《福建教育》2023,(43):11-14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所倡导的教与学的方式。以“百年追梦强国有我”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教师依据能力水平确定项目标准和大概念;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普适性概念和关键问题;借鉴模型制订学习目标,开展针对性探究;采用视觉化思维策略开展学习活动,借助“+1”教学法,探寻出一条便于操作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教学中一个好的主题学习活动往往能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富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而好的活动设计方案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历史,在考察探究中增强学习的体验和感悟,最终升华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0年笔者有幸参与了省级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组活动方案设计者,笔者于2020年寒假前夕制定了一个指向学生素养生成、引领学生入史的项目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现结合“探源身边历史,涵育家国情怀”活动方案谈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学生写史”是让学生参与历史的发掘与记录,借助写作把学生带入历史研究的行列。开展“学生写史”综合实践活动,在口述史的撰写中蹒跚起步,摸着石头过河;在主题研讨中打开写作思路,突破活动瓶颈;四年的活动中,不断积累活动样例,凝练出活动范式;学生在爬梳整理的过程中,史料实证素养已悄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8.
<正>大概念指学科核心概念,是学科中概括性最强、最核心、具有最高价值的内容。历史学科核心概念指的是概括形成的、能够反映历史学科本质的概念性的东西,其涵盖的有核心的学科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的核心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历史学科的专题,如“大国史与大国关系”;历史学科的史观,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等。教师采用大概念教学,应明确核心概念,提炼教学主题;整合教科书内容,优化教学逻辑;设置探究问题,培养学科素养。现试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之图存”单元为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1关于主题活动式教学 1)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其涵义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活动”,这里是指课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言语活动以及社会性的形体活动;而“主题”,则是指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教育、教学目标,指向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活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于教学问题的主题教研活动已普遍得到各教研员与学校教研组长的认可,但如何让常态的主题教研实践更富有内涵,仍是活动组织者需要深思的问题。近期,笔者一直在开展“基于学生前概念的教学改进”主题研讨活动,认为:如果组织者能做好策划、引导、指导三步曲,那么主题教研活动的学术性就会大大增强,取得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下面笔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来谈谈如何做好小学科学主题教研的活动策划、教研引导与学术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宣传教育活动,应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把“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应根据“四史”特性,确立教育目标;发掘“四史”资源,充实课堂教育;围绕“四史”主题,开展思考探究;总结“四史”教育,生成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的跨学科实践并不是以“跨进”其他学科为目的,而是指“跨出”物理学科知识本位的束缚,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跨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跨进”学生能够接受的工程实践与社会发展。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教学理念。“项目化”策略是基于项目化主题任务的方式,通过“实际问题提出—主题项目设计—物理概念支撑—显性成果展示”的流程,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基于物理概念、规律引发的问题或任务目标的一种综合学习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既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开设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关键是主题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课主题活动设计应致力于“三确定”,即确定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主题活动的活动内容、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实践表明,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能够凸显课程单元构架,弥合新教科书内容呈现局限。笔者尝试在学科大概念统摄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现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新版课标强调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这一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在高一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想史相较于政治史、经济史更抽象、难理解,更注重历史思维的迁移运用,运用大概念把握思想史的厚度与深度是值得研究的切入点。笔者对《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魏晋至清初与儒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依托大概念进行跨单元设计,以探究培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重视“大概念”:提升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燕倩 《家长》2023,(8):164-166
<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到教师应具备“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目前,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仍以教师预设为主,笔者结合小班主题活动“萝卜奇遇记”,从主题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环境支持、活动介绍、实践策略、活动感悟等七个方面阐述主题活动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概念史研究日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同时概念史的理论与方法也成为诸多学术领域的研究工具。在这一热点中,也难免对概念史的理论与方法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误差和分歧。因此,目前亟需梳理与辨析清楚与概念史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剑桥学派”在思想史领域中的概念史研究,与德国考斯莱克以社会转型变迁为主旨的概念史研究之间的差异,从而让我们更为娴熟地运用概念史这一工具进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活动主题解读】体验性综合学习,是指在参透课文的基础上,借助于角色吟诵、改编、表演、品评等转换活动,在转换性的体验中加深对抽象文字的理解,对其中意蕴的感悟。本单元“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等古训,初中生们都会说,但对于“仁”和“义”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体验就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构想生成】语文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进行的。对“义”认知的同时就是对“义”体验的过程,“体验”一词,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