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布置数学作业是学科教育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由知识向能力、智力转化和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MM教育方式”所提的8个变量外,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调控变量,那就是数学语言教学.把“数学语言教学”补充进“MM教育方式”操作变量对于发扬“MM教育方式”两点论的辨证思维风格,克服目前数学教学改革中脱离数学学科特征的极端主义教学是有利的.各数学单元有它独特的数学语言教学,由此形成了数学各分支、各单元独特的学科特征.“学科特征统筹”与“MM教育方式”的联姻,可以发展学生广义的数学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双减”政策深度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明确作业目标、控制作业数量、创新作业形式、升级作业评价等角度入手,优化调整数学作业内容,创意设计数学作业类型,改善小学数学作业教学生态,为学生数学学科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立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小学课程体系是一个整体,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然而学科本位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很常见,限制了小学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抑制较多。为了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这种单一化的倾向,笔者尝试利用单元“专题长作业”促进课程融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而提升儿童数学素养。文章从专题长作业的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视角展开述评,探讨基于专题长作业的小学数学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21年“双减”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全面调整教育方式,优化教育内容,以实现提质减负的教学效果.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业发展指导.在该环境下,我国教育应充分了解教育需求,从基础教育出发,优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数学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通过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以多元化作业设计原则开展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樊生丽 《学周刊C版》2020,(14):135-136
数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生本教育”被突出强调,这也使得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前置性作业”,将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移置到课前,可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消除新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并明确课程知识学习要点,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迅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前置性作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数学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新课标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看似理论性较强,但是细细探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生活的影子,在生活中也能发现数学的踪迹,这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主要论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内涵,阐述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并在最后指出了如何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希望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教师批改数学作业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特别是自我评阶能力;二是通过作业这个“窗口”获得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由此,我认为,批改数学作业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教师批改数学作业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特别是自我评阶能力;二是通过作业这个“窗口”获得信息,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由此,我认为,批改数学作业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薛乐 《学苑教育》2023,(15):44-46
作业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教学资源、监测手段与评价依据,“双减”背景下的学科作业创新设计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遵循了学科综合理念,通过建立数学与多学科的内在关联,设计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新型作业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丰富和创新数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阐述了以生活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实效为依据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开展学科协同、加强内容衔接与开展综合实践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的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12.
廖景新 《学苑教育》2023,(23):57-58+61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以教材编排的“单元”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数学学科作业学习负担、推进学生学科能力递进化成长的关键抓手。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布局意识,关注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从梳理设计内容、丰富设计方法、理清设计意义等角度入手,搭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单元作业教学框架,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二次梳理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主要工具,伴随学科教学领域“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对作业环节的效果和开展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针对数学科目,如何通过对作业量和练习形式的调整,达到解题技巧的高效提升是现今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组织图案设计的特色作业、进行自制教具的特色作业、布置自编题目的特色作业、开展数学日记的特色作业和设计分层完成的特色作业五个角度,对“双减”政策应用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形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双减”背景下,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管理是促进“减负”与“提质”并行的关键措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属于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优化作业设计可协助学生有效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基于此,现围绕“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的具体措施展开分析,望助力小学数学教师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状况显得不堪入目,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虚”、“二繁”、“三无效”.“一虚”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让作业出彩     
霍云龙 《云南教育》2005,(16):18-19
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技能体验学习的过程。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作业量,认为“量变”自有“质变”,加之传统教育观念下数学作业的学科性突出,综合性不足,作业促学、综合反馈、发展提高的功能没有很好体现。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有怎样的作业观呢?笔者试从作业设计方面谈谈在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育思想决定教育行为,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式。数学教育的实践使我得出一个体会:小学数学应该是“快乐数学”,“快乐教数学,快乐学数学”应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时代追求。这对当今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变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使数学教育更趋自然,更具本真,更显生动,更有活力,更能发挥出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18.
唐霞 《亚太教育》2024,(3):173-176
“双减”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在有限教育活动中呈现“利益最大化”。作业是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双减”背景,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展开探讨,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详细讨论“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实例及学生实情,从不同教育视角出发对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如精选作业内容、构思多元作业、关注个体差异、调整作业视角等。  相似文献   

19.
赵守旗 《小学生》2023,(11):103-105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成为驱动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在综合政策要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在理论认知上深化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从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成长。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笔者从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固原县逸夫小学魏喜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思想品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