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河北真定是一个繁华富庶、文人艺人聚集之地,故而成为当时除大都外另一个"元曲"活动创作中心。钟嗣成在其《录鬼簿》中将真定籍的7位曲作家称之为"名誉昭然者"。作为其中之一的侯正卿,即是一位不以盲疾自弃、不以年高废学,刻苦治学,积极乐观进行创作的元曲作家。他不仅能诗也善作曲,90余岁仍有著作问世,其散曲和杂剧在当时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2.
一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3.
元代周德清是系统收集梳理元曲曲牌的第一人.他在《中原音韵》中开列了“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分属于12宫调之下.这个调名谱囊括了元曲的绝大部分牌调,成为此后元曲曲牌研究的起点.但它毕竟是元曲曲牌研究的草创之作,尚有粗疏之处,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本文即根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表、明臧晋叔《元曲选》所录“天台陶九成论曲”曲牌表及《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南北词简谱》、《北曲新谱》等曲谱,对照现存元曲作品,对《中原音韵》“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失收、误收、重收曲牌进行了辨正,共增补曲牌12章,删并曲牌18章.  相似文献   

4.
故里与故居是相联系而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赵云籍贯,"常山真定"很明确,具体到乡里目前则无文献与文物资料证明。由于古今行政区划变迁,人们对于赵云故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东垣、真定、东古城的变迁,真定、正定的由来变化以及房子临城沿革、民间传说、坟墓等,无不说明了赵云故里应依据《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的记载,在东汉真定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辖区内寻找,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的故居,临城县不会是赵云的故里,故里碑不能作为确定赵云故里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元曲选》是一部元代的杂剧选集,语言生动活泼,口语色彩浓厚,其中ABB结构丰富发达。对《元曲选》第一册中的ABB结构进行穷尽式考察,共收集到173例。按其结构形式可将其分为四类:述补式、陈述式、并列式和重叠式。探讨ABB结构中BB的性质,发现:BB的虚化程度存在差异,BB虚化程度越强,A的聚合范围越大。《元曲选》中ABB结构之所以如此丰富发达,与元曲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故里与故居是相联系而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赵云籍贯,"常山真定"很明确,具体到乡里目前则无文献与文物资料证明。由于古今行政区划变迁,人们对于赵云故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东垣、真定、东古城的变迁,真定、正定的由来变化以及房子临城沿革、民间传说、坟墓等,无不说明了赵云故里应依据《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的记载,在东汉真定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辖区内寻找,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的故居,临城县不会是赵云的故里,故里碑不能作为确定赵云故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北宋都城汴梁(开封),作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大城市,其规模之大和繁荣豪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如高级酒楼有72家,称为“正店”,还有为数众多的小饮食店,称为“脚店”。当铺到处可见,金银彩帛的交易所更为豪华富丽。市内还有许多繁华的街市。相国寺就是一个重要的市集,寺内每月开放五次,贩卖珍禽奇兽、家用什物、书画文具、服装刺绣以及土产香药等,交易非常兴盛。此外,东华门外,也是一个繁华的地区,除了白天市场外,还有所谓“鬼市子”,即在拂晓做生意。另外,还有许  相似文献   

8.
(嘉庆)《无为州志》由顾浩承修,吴元庆编纂,完成于嘉庆八年,资料详实,《食货志》部分记载了大量清朝前中期无为地区人口、赋税的详细数据,是研究清朝无为地区人口、赋税变化的重要资料.无为地处于长江中下游,从无为地区在清朝前一百五十年的人口及赋税的变化中也可粗略了解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文章以(嘉庆)《无为州志》为主,辅以其他地方志资料,来分析清朝无为地区官方统计人口及赋税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9.
著名元曲先驱元好问于金朝京都开封为元军攻破后,带着与父母失散并仅有7岁的白朴被迫北渡黄河,暂住于山东聊城。1237年元好问送白朴到真定(今正定)与父亲自华团聚,之后又到过藁城、栾城、井陉、赞皇、赵州(今赵县)等地,1249年曾居真定,次年定居获鹿(今鹿泉市)寓舍“吕氏园”并从事教学。据《获鹿县志》记载,王思廉就是在这里“幼师太原元好问”的,后于元成宗时曾官工部尚书,为获鹿县增了光。获鹿人世代都对元好问的寓舍和教馆所在地颇感兴趣,均云在抱犊寨南面山清水秀的白鹿泉村,但具体位置却是书不见载,人不知晓…  相似文献   

10.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五次高峰,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佳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品历历可数,能够千古留名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宋代的词坛上,却出现了几位知名的女词人,如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等。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收录了李清照的词25首,朱淑真的词6首,阮逸女、蒋兴祖女、淮上女及慕容卿妻等词均为一首。据《唐宋词鉴赏辞典》记载,有《李易安集》十二卷,《漱玉词》一卷,《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等,今均佚失。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漱玉词》一卷。李…  相似文献   

11.
今天冀鲁官话中的清入字大多归派阴平,但我们考察沾化方言的情况是清入字先归入上声,经过这一中转站之后才变为阴平,由此我们推断,冀鲁官话的清入归派的初始格局可能是与《中原音韵》吻合的,而且其他地方的情况也证实了我们的这一看法.再加上元代该区为元曲最活跃的演出地区,所以我们认为《中原音韵》的间架是以冀鲁官话的语音系统为蓝图的元曲演唱的部类轮廓,而那些可以充分发挥周德清主观能动性的具体字的填入则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2.
曹魏的民屯制度是以许下屯田为试点,取得经验以后,才逐渐推广到其它地区的。曹魏筹建这个屯田基地的情况,在《三国志》卷一六《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中有约略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元代周德清是系统收集梳理元曲曲牌的第一人。他在《中原音韵》中开列了"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分属于12宫调之下。这个调名谱囊括了元曲的绝大部分牌调,成为此后元曲曲牌研究的起点。但它毕竟是元曲曲牌研究的草创之作,尚有粗疏之处,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本文即根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表、明臧晋叔《元曲选》所录"天台陶九成论曲"曲牌表及《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南北词简谱》、《北曲新谱》等曲谱,对照现存元曲作品,对《中原音韵》"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失收、误收、重收曲牌进行了辨正,共增补曲牌12章,删并曲牌18章。  相似文献   

14.
元曲发源于金元鼎革时期中国北方的平阳、真定、东平等汉人世侯领地,其主要原因是:一、蒙元时代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起源;二、这些世侯领地兼备了元曲形式诸宫调和元曲材质金院本等内在因素;三、这些世侯领地最先具有了元曲剧本、演员、观众群等外部条件的"合力"及其"互动"。总之,以上诸因素的出现促成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真定韩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中原故家之一,这个家族不仅以政事显,在礼义、学术、文学方面皆有成就.从史学、文学等方向研究此家族,有着重要的学来意义.文献的考察与整理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真定帏氏家族现存文献进行清理,增补斠考韩氏佚作,并纠正《全宋诗》、《全宋文》的相关错误.  相似文献   

16.
王嘉小言     
《拾遗记》,又名《拾遗录》,东晋时期志怪小说集.作者一般认为是王嘉,但也有争议.共10卷,前9卷记载上至神农下至东晋历代奇闻轶事,其中有许多古史中的神话传说,而后大多宣扬神仙方术,荒唐怪诞者多,为正史所不录.末1卷则记载了包括昆仑在内的8座仙山.而作者王嘉,一直也并不为人所熟知,因此本文对关于王嘉的种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齐民要术》所记录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食物加工技术,以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为主,但作者还借助当时一些所见和掌握的其他相关历史资料,零散地记录包括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农耕经验和食物加工技术。这其中包括一条记载湘菜烹饪技术的珍贵资料,即《齐民要术》第八卷"作鱼鲊第七十四"的"作长沙蒲鲊法",是关于湘菜菜肴加工工艺的内容。尽管《齐民要术》所记载的关于湘菜烹饪技艺的资料只有一条,而且文字也不多,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量却不可小觑。通过研读这一条珍贵历史资料所反映的相关信息,可以管窥在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湖湘地区饮食文化的发达程度,以及湘菜烹饪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9.
昌、绝铡揭偷矗迄泽题 匡典巴祖例〕:,夙1:(2 004年沁京高考文综卷)下列材料中,表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二步域称, 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夭下第一,益 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解析、:本题选项以四句古文为情境,考查考生 古文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等多项能力。 考生首先应回忆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大体过程,再逐项判断店衬玩为南 朝《宋书》记载,材料只能说明南朝时仁南开 发,农业发展较快。B项反映唐…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桃花女》现存有两个完整本子,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这两个版本从题目正名、曲词宾白到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都存在一定差异。《元曲选》本比脉望馆本多出八支曲子,宾白更为整饰。脉望馆本语言更为舞台化,《元曲选》本则更为案头化。情节设置上两个版本也有少量不同之处,《元曲选》本还增设了丑角和搽旦。脉望馆本应当比《元曲选》本更接近元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