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永平 《家长》2012,(12):32-33
关心孩子、理智地爱孩子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案例一:女孩糖糖出生后,她受到了家长的过分宠爱。早晨起床,妈妈会替糖糖穿衣、洗脸;吃饭时,妈妈会把她的碗筷提前摆好;糖糖要出门上学,妈妈会替她系鞋带,替她背书包。有一天,糖糖回到家带着哭腔对妈妈嚷道:"坏妈妈,坏妈妈,都是你,让我在同学面前出丑,让同学嘲笑我!"妈妈一头雾水,仔细一问才知道,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糖糖的鞋子掉了,她因为不会系鞋带,遭到了同学的嘲笑。  相似文献   

2.
王保东 《小学生》2005,(1):F0002-F0002,3
做《小学生》杂志十几年,接触了众多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感触最深的是,家长越来越难做了。  相似文献   

3.
王小艾 《成长》2007,(1):41-42
在那个小镇的中学里,她是风头最健的女孩子。人可爱聪慧,成绩是年级第一,又擅长文艺,唱歌跳舞都是拿手好戏。生活在她的眼中,是一片春光明媚。可是那个午后,一场梦魇,改变了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之友》2011,(4):10-11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 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太多的坏事、太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做出来的。似乎只要是出于“爱”,就可以不顾他人的权利.肆元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国家以爱的名义监督百姓,老板以爱的名义剥削员工,妻子以爱的名义调查丈夫,老师以爱的名义惩罚学生。最近,媒体上又频频曝出子女读书,父母陪读的现象,这无疑又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从中国到美国到英国,有些父母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  相似文献   

6.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伤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离婚形成了一群单亲家庭子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法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有1/4,约380万人生活在单亲家庭;美国的单亲家庭占全美家庭的1/4,今天的美国孩子中有45%的白人孩子和86%的黑人孩子是在由母亲维持的家庭中度过了至少是部分童年。2002年我国的离婚率为1.8‰。2002年生育子女的离婚夫妻是离婚总数的68%,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一个小女孩玩手机被我发现了.当我没收她的手机时,她反应并不强烈.但是,告知女孩让其父母到学校要回手机时,她的反应却特别强烈:"我玩手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你要是告诉我父母,我就不上了." 小女孩的反应把我吓了一跳,我看着小女孩,冷静地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一提到你父母, 你的反应就这么强烈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深圳市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结果:(1)编制的"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2)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条件和父母亲关系方面存在差异;(3)中学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自我伤害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同时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结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正奋力破茧而出,看那蛾吃力挣扎的样子,小女孩顿生同情之心,便拿出剪刀将茧划破让蛾免除挣扎之苦。蛾出来后扇动翅膀却飞不起来,最后蛾终于垂下翅膀死了。这个世界,人人都赞美无私的爱。可是,有时爱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对他人的一种伤害,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对于许多事物,  相似文献   

10.
来自短信1592838…: 我是一个自卑的女孩,爸妈把希望都寄托在我和弟弟身上,对我特别严格。每晚回家,我不敢谈论学校发生的事情,因为一不注意,妈妈就骂我没有认真学习,这让我越来越自卑。同学也不喜欢我,常常讽刺我,我很难过。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喜欢我,才能取得好成绩?我又觉得自己很脆弱,自尊、  相似文献   

11.
柳梦婷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可惜耳朵有点背,她又不肯时时戴助听器,课后同学们和她说话,她老是听错,因此常有同学笑话她。柳梦婷变得有些自卑起来。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妈妈就给她换了个环境,转了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月20日晴我的父母都在,然而他们都去外地打丁,把我孤零零地扔在家中。每周五回家,这种孤单让我感到异常的辛酸和恐惧,特别是我每次在回家的途中听到别的同学讲在母亲面前撒娇的情景,我的心像火一样在燃烧。想到他们回家后有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等着,我,我的内心就充满嫉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穷孩子自卑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反映。如果父母做人挺拔穷孩子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反而比富孩子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前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而且老爱和同学打架,我严肃地批评他后,他收敛了一段时间。可是不久他又故态复萌,我决定叫他家长来。可是,他家长却迟迟未到校,看着学生惶恐的神情,我的心一软,就没有再追究此事。  相似文献   

15.
赵玉玲 《山东教育》2012,(27):18-20
从1982年7月至今,我陪孩子们已经过了30个六一儿童节,纵观30个六一,在倡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把节日还给孩子"的今天,六一应该给予孩子什么?幼儿园应为孩子们做什么?如何让孩子成为节日主人?如何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先来共同回顾一下在30年的长河中,六一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在这30年中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演节目"——孩子演,大人看,大部分孩子没事干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每到六一前夕,各个班级就要挑选一部分孩子表演节目,带领孩子排练节目也就成了老师的主要工作,没被挑选上的孩子由保育老师看管着,成了稍有失落又无所事事的"自由人",只要磕不着碰不着,没有人去关注他们的需求,他们实际上被边缘化了。而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6,(9):33-33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日前,一位网名为wendy的妈咪,总结自己全职带了4年孩子的经验,在网上列出了“父母最易犯的6件糊涂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办法,供各位家长参考借鉴。这6件糊涂事分别是:  相似文献   

17.
薛涌 《课外阅读》2011,(14):54-58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八十年代后"。他们在一起批评"五十年代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最爱看CCTV、春晚。在子女眼中,他们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作出了  相似文献   

18.
张路民 《班主任》2012,(7):59-59
小兰是从农村来的,勤奋、踏实、节俭。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常常不及格,她有些自卑。于是我常鼓励她不要放弃,她也很努力,渐渐的,她的数学成绩有了些许起色。对于她的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常常在班里表扬她,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咸志燕 《宁夏教育》2010,(10):76-76
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效呢?  相似文献   

20.
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少年时光,16岁,读高一。 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从不会感伤,也不懂得自卑。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地在全校师生面前发言,我不像骄傲的张小凡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虽然张小凡的成绩比我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