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一种情感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我认为,只要发自内心地对生活感到心满意足,就是一种幸福。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
印军 《辅导员》2013,(22):16-17
<正>幸福,是人身处于美好生活之中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积极体验就是一种幸福感,是人与生活的一种极致融洽。教师的幸福感同样取决于他对教育生活的体验,如果这种生活体验带给他一种心理满足,带给他一种成就感,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他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一并幸福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常常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有的学生本来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在上历史课时,由于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没有得到关注。对他们的发展没有给予关注,于是他们在上课时就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就更无法激发创新意识了。  相似文献   

4.
家庭对儿童情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家长在促进家庭幼儿情感教育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家长应该学会理智地爱孩子,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关注孩子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态、情绪、情感的一种教育,它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尤其体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谈不到什么情感,但实际上在数学课中能顺利完成布置的数学题任务,学生们就会感到满意、愉快、欢乐和成就感,这就是他们情感的体现。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而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爱是一种综合的情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只有享受到爱,才能感到生活的价值和快乐,感到心理安全和幸福满足,才会产生发展的活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王晓芬 《家庭教育》2009,(12):24-25
情绪认知是儿童自我和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中国家长忽视对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关注,在教育中也没有教孩子相应的情绪词.以至于儿童长大后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严重的甚至不能疏导不良情绪。产生社会问题。让儿童适当地学习情绪词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千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9.
何海江 《学子》2014,(2):40-41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幸福     
万金 《初中生之友》2010,(35):48-49
<正>幸福是什么?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爱所表达出的最真挚的情感,是对生活的满足,是希望永远愉快的心情。幸福之树在哪里?其实,它一直种在你家门口。它比银杏树更具价值,它比枫树更加火热,它比松树更具光芒。可是,你却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一次次陌生地经过它的身旁。有时,它为自己被人忽略而感到伤感,有时,它又为你的冷漠感到揪心。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应”人的情感需要、“激活”个体生命潜在的情感需要、“生成”个体生命新的情感需要、“提供”个体生命的情感需要满足与否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是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生物课程过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教育,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架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等等?这一切情感态度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并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人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目前.多数孩子是处于独立个体化、娇生惯养、辈份观念淡的生活氛围之中,多数孩子获得到的被关爱情感是处于饱和状态。但是。笔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情感空间尤其是关爱情感空间是缺失、不完整的表现在:孩子们总在向成人索要关爱而自身却少有付出.甚至是不懂得他们也有付出的义务与责任;孩子总是任性地要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过激甩闹,不懂得适当控制情绪。究其原因,笔认为是在培养孩子关爱的情感的教育中被成人给忽略了:成人总把自己关爱的情感一厢情愿地、无怨无悔地付出。只求把孩子的情感空间塞满被爱;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加强情感教育、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是解决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他就会感到愉快、满意和热爱等,持否定态度时,就会感到厌烦、愤怒和憎恨等。心里学研究表明,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有关,人的主观情感是可以适时调整的。本所论说的情感分配是指情感主体由于其社会性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情感投射的差异现象.如当客体满足了情感主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时.主体就会对它投射贬斥、厌恶和冷落等情感。  相似文献   

17.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培养。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一核心理念,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丰富、有趣的内容,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内涵,通过精心导课,创设情境,真情体验等环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情感得到不断的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8.
我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四个关注:即关注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情感,关注创新。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每个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健康地学习;生活是孩子学习的源泉,数学更是如此,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是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集中地寄予了表现者的情感与思想.把它们传递给了观众和听众,以引起情感共鸣。但现实中不少学生感到音乐学科枯燥无味、难学.也有的认为音乐学科是“小儿科”.不屑一顾.把自己当作旁观者。学生何以会产生这种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呢?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情感的体验有关.因为离开情感教学的音乐确实会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0.
赵福颖 《考试周刊》2014,(49):132-133
<正>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反映在物理学习上,就是要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惧怕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