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乖张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我大姐翻着白眼:“我们没有追兔子呀?”我二姐挠挠头说:“何况我们又不是将军!”我们姐弟三人都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我大姐翻着白眼说:“我们没有追兔子呀!”我  相似文献   

3.
父亲节献礼     
《英语沙龙》2014,(6):1-1
大家还记得今年春晚播出时,歌手王铮亮演唱《时间都去哪了》,后面大屏幕上用幻灯片播放的照片吧。女孩大萌子与父亲每年都拍一张照片,30年过去,大萌子一点点长大,而父亲的白发却越来越多。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亦如此。我们渐渐长高,父亲的背却弯了;父亲教会了我们识字,他的眼睛却花了;女儿们蓄起长发,父亲的双鬓却斑白了。  相似文献   

4.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5,(6B):18-19
现代父亲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在走访了五城市的不同人群之后,我们总结出了新父亲的27种必备素质。这些来自民间的观点,并不权威,却透着朴素的深刻。也许读您对这些观点仍有保留意见,也许您还有别的见解,或,您对父亲这个角色有话要说,那么,把您想说的话赶快告诉我们吧。因为,父亲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时常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可每次我父亲都会把我们捞的满盆鱼虾倒进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会一把火,将我们打的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  相似文献   

6.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习惯     
田维军 《山东教育》2009,(1):112-112
父亲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记得小时候,每次父亲赶集回来,总要津津乐道他买的东西多么便宜,比市价要低很多,母亲便嘟囔说便宜没好货。我们姐弟几个对父亲买回来的东西也很看不上眼。如果父亲赶集回来,拎回一大袋子白菜,不用问,一定是人家最后不好出手的包圆货;如果进门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吃他刚买回来的苹果,不用看,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家教     
父亲很注重对子女进行督促教育,他认为单靠孩子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助外力的影响和促进。记得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从未放松过对我们姐弟仨人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愧对背影     
这一次,父亲又要远行,谁也数不清这是第几回。从我记事以来,父亲好象天天都出门。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有时人在千里之外,还惦记家中的芝麻琐事,过不了一段日子,就得跑回来。为此,老是遭到我和妈妈的反对、奚落,这时的父亲往往脸色很难看,苍白而又狼狈。为了少面对我们的奚落,父亲尽找一些事来做以填补那不被理解的心情。我知道,父亲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得到我们的理解。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念书,平常极少回家。与父亲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年难得有两三次。明显的,我跟父亲间隔阂越来越深了。从上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很好…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已经三十年了,在我们一家看来早已成了不治之症。父亲喜欢喝酒,酒后言语滔滔不绝。天长日久,他的话犹如冬后的绵绵细雨,使人心烦,母亲说他这是病。父亲二十岁时开始喝酒。依他的话说,那时喝酒是为了忘却烦恼。因为父亲的少年时代正碰上了文化大革命,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卷走了他进学校的机会。待到他步入成年,才发现自己无知的脆弱,以致苦恼,继而喝酒解愁。中年以后,父亲看着我们兄弟渐渐长大,又发觉自己肩上担子之重,更加焦虑,更加疲劳。那几年,父亲酒后的话题总是教导我们怎样努力学习,为将来跻身于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人都用期盼的眼神看着父亲,等父亲讲讲伟大首都北京,讲讲万里之外风光的我。父亲还未开口,已经泪眼婆婆。他喝了杯酒,说:“我们家的孩子在那里是最穷的一个,让他在那里受罪了。”  相似文献   

12.
弟弟是在初二开始辍学的。当时他年仅16岁,正值人生的花季。然而,为了全家的生计,为了操劳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更为了我,他却离开了校园那片神圣的沃土,走向了童工的生活。回想以前,我们的四口之家。那种和睦安康、欢歌笑语的生活,常“惹”乡邻们的“七嘴八舌”。可自从母亲受伤后,失去了劳动力,整个家就没有一点活力。沉寂得让人发闷。从此,四口之家便由父亲一人张罗……给娘治病,供我们读书。然而,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人,父亲实在无能支撑下去,家中早已是债台高筑。终于,有一天,父亲无奈地向我们提出了辍学的要求。我…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8,(7)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  相似文献   

14.
阅读父亲     
一本极厚的书——父亲,陪着我走过了每一天可我却不曾仔细地了解他。我的父亲,一个极为平凡的小生意人,就是那种早出晚归的“恶性”循环的执行者。略少的头发浮摆在他的头上,宽大的前额爬上了几丝浅浅的皱纹。坚定的眼神确定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发青的下巴透出的一股坚毅,显出他特别的男子气概,使人不得不敬佩他。父亲的腰身在他人面前总是挺得直直的,从不弯下一点点。然而跟我们在一起时,他总会蹲下身子,弓着腰和我们说话,让我们觉得非常亲切。父亲,在我心中简直就是一个“巨人”,没有任何人能打倒他,我时常记起父亲每天都要跟…  相似文献   

15.
在父亲的朋友里,使我们深感亲切和熟悉的人中,就有陶行知伯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家教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没念过一天书。他和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兄弟四人拉扯大。如今,我们兄弟四人中有医生、教师、农民、军官,父亲却去世了。父亲去世了,但他的教诲却时时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学校里的先生写了三句话,贴在我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刀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参加朝鲜战争。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父亲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这把刀一尺来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美国人的刀到了我家里,用来切菜、切肉,尤其是砍骨头。美国人的刀不但锋利,而且坚硬。砍骨头如砍麻秆,一刀下去没有不断的。左邻右舍遇到硬骨头,也常常借我们的刀砍,砍来砍去就砍出了名,人人知道…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故乡在广东开平的农村。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迪士尼乐园和高级玩具,只知道有时候我们连果腹保暖都成问题,但我依然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家乡有翠翠的竹子,绿绿的禾苗,还有伴着我成长的小伙伴,那时最让我欢欣鼓舞的是父亲托人带回来的糖果。因为生活艰难,父亲被迫远涉重洋,到加拿大靠帮人照相谋生,每隔三四年才回来一趟。一旦有一些乡侨从那边回来,父亲也不忘捎上一点糖果给我们兄弟姐妹。父亲回来的日子更是我们的节日,比过大年还让我们神往!那天,正值学校放暑假,我和一群小伙伴在村旁的竹林里搭竹屋,爬树,…  相似文献   

19.
蔚蓝色的梦     
我快要被幸福淹没了。当父亲微笑着说要带我去游泳时,我知道我将生平第一次和父亲一起享受戏海的乐趣。迎着清爽的海风,父亲牵着我的手,漫步在松软的海滩上。整个人仿佛都被湿润的海风浸湿了。调皮的我追逐着父亲的大脚印,把自己的小脚丫重重地踩上去。瑰丽的阳光洒了我们一身,父亲那健壮的身体显得分外挺拔,一旁那波光粼粼的大海也正向我们展示着她迷人的风采。父亲把我高高举起,又轻轻放入海中,让海水淹过我的膝盖。我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让自己浸在海水中。起伏的海浪牵着我轻轻地摇曳,海水极温柔地从我的肌肤上轻轻滑过。脚下…  相似文献   

20.
父亲流了三次泪●曲向阳岁月悠悠,人事纷繁,荣辱悲欢早淡忘了许多,唯有父亲的三次流泪却常常记忆犹新,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孩提时期,记忆的荒原中长满了饥饿的野草。那时,正是“文革”中期,我家所在的林场实行吃食堂,父亲拼命劳作填不饱我们兄妹五人的肚子。每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