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13-13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教会学生学做人上海市南汇县新场中学萧铮到社会上去做个怎样的人?这是学校教育必须首先承担的光荣使命,而今的学生却仿佛成了应考的机器。题海、测验、统考、排名,“优胜劣汰”,教学围着考试转,学校乃至整个教育机器围着及格率与升学率转……其他诸育自然相形见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全社会的呼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件,限制中小学校每学期考试次数和考试规模,规定考试后不准公布学生分数,更不准按成绩排名次。上海、广东等地更是全面取消了学生期中考试。笔认为,想通过取消考试来达到“减负”的目的,实在是号错了脉,开错了方。学校教育不能没有考试,学校教育需要考试。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老师的教只限于唯考试、求升学的狭隘目的。那么教的含义也就缩小和有所偏向了,学生的学不光是为了考试。大学入学考试择优录取,在现实情况下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学生进中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那么部分考进了,另一部分是不是就成了“废品”呢?对中学生而言,显然这种唯考试唯成绩的单一的目的指向性。与其说是对能力的考查。不如说是对答题效率的检测,这种状态造就了整个教育的落后。现有的考试。大都体现着终结性评价作用.却不一定能检测学生发展的内在可能性,更无法提示教学过程的优势和缺陷。那么,在实施课改的进程中。在社会要求学校“减负”的形势下,还要不要考试?考试是否真的成了教育的拦路虎?我认为,在当下没能找到更好的测试方式之前,考试非但不可轻易废除,相反应大力研究考试模式、内容。该如何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增长知识、驰骋思想的空间呢?我认为应从小处入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育形式下,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以考试的分数为出发点与归宿,强化考试的选拔、淘汰功能,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分数可以选拔人,也可以埋没人。新的教学理念反对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下面我谈一下如何进行评语评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遗憾的是我们有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考试成了指挥棒。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东方红小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无可辨争的事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质量弱化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蜕变为考试成绩。当考试名次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神圣砝码时,考试评价便成为学校久远而又沉重的话题,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永远的“痛”。在成绩主宰的校园里,考,成了领导和老师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演绎着一场淋漓尽致的分数大战。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以片面追求考试结果而不惜以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及人格塑造为代价的教育。因此是否实施素质教育,其关键是要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否得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考试看作是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取向。但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能把它简化为简单的数据。考试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然而,在教育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考试风”仍然盛行,令人十分困惑。传统考试试图通过排序的方式,起到警示和鞭策的作用,为了追求结果上的“高标准”,常常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违背教育规律,损害学生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陆卫东 《云南教育》2014,(19):15-16
《实施意见》所强调的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着力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加重学生负担问题的行动指向,以及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具体措施,加上国家近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毫无疑问,《实施意见》的出台是一个重要标志和转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志鸿教育研究中心是集教考研究、图书策划、教育考试网、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考试研究服务性机构。中心定位于发展教育考试产业,着眼于教育考试理论,资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引入了科学现代的管理、经营模式,在研究—开发—市场化—营销推广的一条龙操作体系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因业务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诚聘以下人员: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理念中,考试应该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高校实施的考试与此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必须转交考试观念,更新考试内容、形式、评分标准和操作办法,完分发挥考试的评价、诊断、导向、激励功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注理由:由于过于注重结果、考试和选拔,传统的小学生学习评价,未能有效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导向性、激励性等教育功能,客观上制约了学生发展。 有效促进每个生命健康成长,呼唤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技术,以评出学生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真正体现了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精神。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一颗爱心,充分信赖学生,坚持正确评析,才能真正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进行了小学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区还尝试开展了教师自评和学生评教师评价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学生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无论在哪个方面发展,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才会有充分发展的广阔天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推动的下,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同时,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x,l-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其严重后果.是赋予了基础教育所不应有的强烈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并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褊狭,善于考试而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缺乏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有学校教育就应有考试,教育不能没有考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考试。考试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19.
交往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交往在学生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如何才能以健康的交往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等基本问题。作者认为,交往是学生重要的存在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在学生发展中,交往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理性成长的根本动力,是个性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前促使学生交往的健康成长,必须促使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大力实施交往教育,努力促使语言的合理化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还是考试的问题.它主导着教育教学的运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个部分、一种手段和一个方法,就自身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才使考试的原意发生了扭曲.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才是考试真正的价值取向,为此,考试制度改革要保障学生主体发展,考试内容要检测学生主体发展,考试方式要适合学生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