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1度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一分的角,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角的度量单位是六十进位。即1°=60′,1′=60″.  相似文献   

2.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1度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角的度量单位是六十进位,即1°=60′,1′=60″.关于角的度量和换算一直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下面通过几道典型习题,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例1用度、分、秒表示42.34°.分析把度化为度、分、秒,必须先把不足1度的化为分,再把不足1分的化为秒,也就是把角的度量单位由大化小的过程,每步要乘以60′或60″.解分成2个步骤:(1)先把0.34°化成分,60′×0.34=20.4′;(2)再把0.4′…  相似文献   

3.
1.基本知识角是由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也可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得到的几何图形.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换算关系是:1°=60′,1′=60″.  相似文献   

4.
一、设疑导入,激发思考  1.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的两个角,请学生观察这两个角哪一个大?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讲述比较的方法。可能有这些说法:由观察就可以说左边的角比右边的角大,用叠合的方法比较或用量角器量就可知道谁大谁小。教师演示叠合法。  2.教师在学生指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特意提出用度量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度量用什么单位说明角的大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用“度”表示。这时,教师可要学生举一些用“度”表示角大小的例子,如直角是90度,三角板上有30度、60度、45度的角。由此,引入课题——角…  相似文献   

5.
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取本校及区内一所普通学校四年级共272名学生进行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说明:浙教版《数学》将“角的度量”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测试在新课后立即进行,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度量误差在±1度的都算正确,度量正确1个角得10分,总分100分。测试结果为:满分36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13.2%:60分以下的88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32.4%。  相似文献   

6.
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取本校及区内一所普通学校四年级共272名学生进行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说明:浙教版《数学》将"角的度量"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测试在新课后立即进行,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度量误差在±1度的都算正确,度量正确1个角得10分,总分100分.测试结果为:满分36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13.2%;60分以下的88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32.4%.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量角的技能掌握得一般.那么学生的错误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教学应在何处着力?  相似文献   

7.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  相似文献   

8.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者何绍萍评析者徐立杰“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八册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学实践中发现,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角的度量”少,对“角的度量”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时常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9.
角度量仪的改进与制作谷城县大峪桥镇小学黄治明(441704)在教学中,教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角时;一是要延长角的边长;二是大于180°的角不易变量;三是度量时容易出现误差。为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我改进了角的度量器。一、制作材料两个大小不同的透明的塑料量角器...  相似文献   

10.
一、与线段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二、与角有关的概念及性质角定义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定义 )  (2 )形成过程 (略 )度量 (1) 1°角的规定   (2 )直角、平角、周角   (3 ) 1°=60′  1′=60 " 分类(小于平角的角 )(1)钝角 :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2 )锐角 :小于直角的角(3 )直角 :平角的一半角平分线 定义 :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叫这个角的平分线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 ,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 ,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  相似文献   

11.
<正>量感是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量感与测量的关系类似于数感与计算。度量的本质是度量数量的多与少,即以小量大,如以线量线、以面量面、以角量角,所有的度量都是在作比较。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角的比较,即这两个“角”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知道要测量角的大小,包含两个方面:(1)测量的方式、方法(包括测量单位、进位制);(2)测量结果(量数)。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2.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于是我让学生再领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再试量。结果,量错的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定理的推理验证 同学们,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计算三个角的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角的度量及画法”曲靖师范附一小王丽端角的度量及画规定度数的角,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具量角器上刻度小。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两圈刻度及数度数有困难。学生看不懂量角器.量角时便不知量角器应怎么摆放,也不知该如何读出刻度。如果...  相似文献   

18.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材解读: 《角的认识》包括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和体会角有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立体几何中,空间角有线线角、线面角与面面角三类,而二面角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难就难在它不能直接度量,需借助于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而平面角既“死”又“活”,说它“死”,是指其三个条件:(1)顶点在棱上;(2)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3)边与棱垂直.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线线垂直不直观,难以把握,说它“活”,就是指它的顶点在棱上没有固定位置,具有开放性.为突破这一难点,下面举例谈谈常见的二面角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