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交际教学法与中学英语教学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始称功能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交际法抛弃传统的语法大纲,强调培养交际能力而非语言能力,主张外语教学过程应昼设计成二、三个人自然地进行交际的过程,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法现已成为国际上外语教学界最流行影响最大最广的教学法,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语言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本就交际法与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展开讨论,企求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2.
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始称功能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交际法抛弃传统的语法大纲,强调培养交际能力而非语言能力,主张外语教学过程应尽量设计成二、三个人自然地进行交际的过程,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法现已成为国际上外语教学界最流行影响最大最广的教学法,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语言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本文就交际法与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展开讨论,企求引起人们对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交际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也可以叫做TheCommunicativeApproach,Notional-FunctionalAppr。ach,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ChristopherCandli)和威多森(HenryWiddowson)等人在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JohnFirth),以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Hpoes)等人的著作为交际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  相似文献   

4.
交际法又叫意念法成功能法,是一种以意念功能的教学思想,一种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法体系只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需求,交际法从人们使用语言这个实际需要出发,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从而达到一方面能够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又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交际目的。本文拟从大学综合教学实际出发,就交际法对综合英语教学的某些启示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今后综合英语语课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谈到交际时首先想到是语言,而很少注意非语言交际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然而,非语言交际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其特点及功能的阐述,使我们意识到其作用及重要性.从而也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人们在交往中所表达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以求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6.
宋丽 《中国教师》2010,(Z1):381-381
<正>交际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交际法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  相似文献   

7.
交际教学法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以英国为主的一些语言学家提出的功能教学法。功能教学法注重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它要求把学习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的一员,能准确地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完成社会任务,比如问路、告别、请求等等。但这一概念太过狭小,许多语言学家在对此提出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个含义更为广泛的概念——交际法。  相似文献   

8.
交际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交际法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  相似文献   

9.
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始称功能法,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交际法抛弃传统的语法大纲,强调培养交际能力而非语言能力,主张外语教学过程应尽量设计成二、三个人自然地进行交际的过程,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法现已成为国际上外语教学界最流行影响最大最广的教学法,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语言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本文就交际法与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展开讨论,企求引起人们对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周莉 《教学与管理》2009,(12):140-141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相似文献   

11.
人类交际是由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构成。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与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相平行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不用语言的一种交际行为。语言学家L.Brosnahan(1963)曾说:“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它总是伴随语言交际产生并对其进行补充、加强、替代、缓冲或修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间交往日趋频繁,语言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一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学家对语言的研究。本世纪70年代,西方语言学家提出的交际法教学给外语教学开拓了新的探索途径。按照交际法教学,教师在教授外语时,要把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学习外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一)现行交际法教学主要有以下特征:1.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2.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交际活动的主体。在交际法…  相似文献   

13.
林凡 《考试周刊》2012,(76):17-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保证了日常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介绍了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主要讲述模糊语言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有效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语言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研究语言结构向语言功能方向转移。以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为核心的“交际法”语言教学受到语言学家和教学法研究者的关注。Howatt将“交际法”的实际运用区分为“强式”和“弱式”交际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时数、以及教材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应提倡以“弱式”交际法为主,逐步向“强式”交际法发展。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随着跨化交际的日趋频繁,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国内外很多学及语言教师对语用失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的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然而,她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因忽略了非语言交际而存在局限。章阐释了跨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并分析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口头语言的交往,这是人们之间进行交往的首选。现在,全社会的人都以口语交际为主要表达工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口语交际,而且在做复杂的思想工作方面也离不开它,这就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师能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交际教学法(以下简称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交际法的出现给语言教学界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许多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Thompson,1996)。交际法意义深远是因为它从根本上影响或改变了大多数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师关于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的观念和看法(戴曼纯,1997)。语言教学的重心由传授语言知识转向了培养语言交际功能,承认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应对和交际,语言的主要单  相似文献   

18.
张媛 《海外英语》2012,(14):259-260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程不断深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融合,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必须依靠语言这个工具进行最基本的交往。而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地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交际的过程以及结果,为了确保交际的效果,就需要交际双方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中西文化差异时,能够正确的理解双方的意图,同时化解不必要的文化语言冲突。该文结合笔者对目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供各位朋友鉴赏。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莱芬逊(Brown&Levinson)在《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Phenomena)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礼貌现象,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芬逊从人类学与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时时处处都在给自己和对方留面子。为了自己不丢面子,最好的办法是维护他人的面子。要留面子,就要使用礼貌语言,保持交际双方的良好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达到交际的目的。布朗和莱芬逊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三个因素决定语言的礼貌程度:A:…  相似文献   

20.
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等。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跨文化交际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近些年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了新的发现和突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徳博拉?泰南(Deborah Frances Tanne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首次提出"了性别语言"(Genderlect)理论,把人类男女之间的交际看作跨文化交际。随后英美等国的学者也对跨性别交际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出发对跨性别交际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应的理论,说明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去处理跨性别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