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快乐阅读,使阅读成为他们成长的一种经历呢?一、引导思考,学会阅读1.引导课前预习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的要求:①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四字词。②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3.
整体感知教材是学生读课文的最初阶段,是加深对课文认识和理解的必要一步。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二虎子》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二虎子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干部老王脱险的故事,赞扬了二虎子机智、勇敢的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故事情节集中,气氛紧张,描述具体生动,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课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一、默读课文,查字典,认识、抄写生字词。这一步,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二、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弄清这个故事的层次:第一层,叙述区干部老王住在二  相似文献   

5.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况:一篇文学课的教学,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步步归结板书到黑板上,到课文教学结束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周密的课文思路图。诚然这样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反映课文的思路,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经常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7.
《读写例话》在小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云南省文山州马关一小廖明《读写例话》是小语高段课本中安排的一项教学内容,主要以某一篇课文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第一类课文(讲读课文),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第一类课文的内容。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规律,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桂林山水》描写了桂林的秀丽风光,作者热情地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课文写景抒情,有图有景,图文并茂.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特点,沿着作者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者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课文.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听了几位教师的《自然》课,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这一组课文时,普遍忽视了这类课文的核心问题——教给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时,只是要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也与牛奶、酒精作了比较,而对认识水的方法——观察法就一语带过。在教学“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怎样认识物体(四)——金属”等课文时也不向学生谈认识这两类物体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弄清教学这类课文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教学“三段五步”模式的框架 第一阶段:整体感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对课文浅层的语言联系的认识,形成知觉的认识整体,为深入阅读扫清障碍。这一阶段分试读、初读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试读。试读是阅读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一是知识上的准备。包括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术语等,以免造成阅读障碍。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对“猹”音、义的认识;学习《黄继光》、《再见了,亲人》等课文时,了解抗美援朝的一些情况。其二是阅读心理上、情绪上的准备。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大体上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激发热爱  相似文献   

11.
《十里长街送总理》以质朴的文字真实具体地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敬仰和沉痛怀念之情。本组训练的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是怎样写的,进而学习写文章时,一要真实,不说假话;二要具体,不说空话。为了突出这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可以分四步进行。 一、在理解内容中渗透训练重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虽然是两个方面,但绝不是孤立分开的。对于读写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逐步认识,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等灵车时从哪里看出人很多?课文中着重写了哪些人?他们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2、灵车开来时,灵车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样向灵车致敬和望着灵车哭泣的?3、灵车远去时,人们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有两条:一是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产生与作者共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导到启迪或匡正;二是在认识课文中事物的过程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并在读写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这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认识是通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才能得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要在对具体事物有了一定认识的时候,才能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具体意义。既然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就应按着认识规律,寻求一个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纲》指出:小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就是把课文作为载体,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使之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因此,精心设计训练过程,并使之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由具体到抽象,使训练螺旋上升学生认识事物时,总是由具体向抽象过渡。阅读教学中设计训练过程,也要遵循学生的这一认识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侯秉琛上的《我们家的猫》,成功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写作知识,在作文实践中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侯老师主要采用四个步骤来教学:第一步,布置学生在课前写一篇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找一篇别人写小动物的文章读一读。第二步,学习课文《我们家的猫》,借鉴学习课文抓住动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举例子来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举一反三,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第三步,扩展阅读,举三反一,迁移练写。首先借鉴其他写动物的…  相似文献   

16.
一、字的教学三步法第一步初读课文,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字义。学生接触课文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拼音这个工具,用直呼音节的方法阅读课文。阅读中要把识字的重点、难点放在读准生字的字音上。第二步理解课文,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这一步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所在。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字义,就是寓理解字义于理解语意之中。在讲读课文时,要通过词与词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作家袁鹰在《渡船》(五年制第十册19课)一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素不相识的同船过渡的人们一起关心孩子的病情,赞颂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的共产主义新风尚。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紧扣重点,四步读书,在研读课文中掌握细节描写,学会细节描写。第一步,粗读课文晓内容粗读,是学生浏览课文,知晓文章写了什么的初  相似文献   

18.
《詹天佑》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课文。课文中叙事写人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来真切、生动、感人。学了这篇课文不难认识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这篇讲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是: 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笔者坚持进行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的教改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即"自读目标——重点难点——具体评析——学习质疑——练习设计——主要收获"六个步骤的体系训练。各个步骤具体含义是:自读目标:每篇自读课文,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其目标,即每篇课文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生要根据课文和自己的学情实际确定,在自读过程中,要始终抓住重点,争取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20.
完成人教版第九册相遇问题的学习后,为了及时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行程问题的认识,我安排了一节练习课,预设了这样的练习程序:第一步基本练习,由个别学生展示自编的行程问题应用题,大家做一做,巩固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与数量关系的认识;第二步变式练习,师生共同分析、解答书上现有的几道不同情境的相遇类行程问题;第三步拓展练习,分析、解答书上一道追及类行程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追及类与相遇类行程问题的异同,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第四步课堂书面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