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一、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1.口语表达型作业。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能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  相似文献   

2.
王琦 《教育》2015,(1):6
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玄机"是家长给孩子带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2014年12月11日《文汇报》)家长们之所以喜欢类似产品,也是希望对孩子的校内生活多些了解。一些丧失师德的新闻泛滥,也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对于为人父母的忧虑,老师们也应给予理解,反思本职工作,是否给予家长的反馈信息过少,才让家长不信任。然而,虽然家长有权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孩子的在校情况,但却无权监听课堂,教师也有自己的隐私。这种不信任、不尊重  相似文献   

3.
教师如何巧妙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沟通磋商,共同探讨教育学生之策,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时候,开家长会往往是由科任教师或班主任给家长介绍有关学生各科成绩、总评、班级名次及年级名次,或一张“各科成绩一览表”,让家长自己看,然后,像告学生状一样“通告”家长,某同学不按时交作业,某某上课讲话搞小动作等。这种家长会的内容总是把学生的成绩名次摆在第一位。其实家长只能粗略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班级中的成绩名次及一般情况,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中的学习、纪律、思想品德、心理动态诸多方面的实际表现,如何教育子…  相似文献   

4.
家长校访有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采取教育措施,更有利于学校、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家长不能等有了问题或为了了解学生再家访、校访。教师与家长要互访、互相了解。家长不管有多忙,出于对教育、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应该常到学校看看,哪怕是见见孩子,看看作业,也是一种爱的教育。1.家长走进学校可以从总体上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健康状况,可以看看孩子的各科考试卷、班级好人好事簿,还可以听听各科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作全面了解,以便对症下药,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  相似文献   

5.
[案例]有一些家长,往往把子女的学习不好、行为不好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不力.当老师的,本身在这些学生身上就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听到的却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自然感到委屈,便也埋怨起家长这般没水平,也急于为自己辩解.这样,家长又认为教师不够谦虚,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了学生及家长身上.  相似文献   

6.
董桂娟 《中国教师》2014,(16):92-93
<正>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阶段性决策、班级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情况,集中讨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家长会之后的个别交流,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与孩子沟  相似文献   

7.
有的学生怕做数学作业.这是一种常见的个别现象.是一些教师不能原谅的事。教师一般会认为学生懒惰.或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所以总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不是把他们臭骂一通,就是打电话告知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教”.要么搞一些恐吓政策.“明天再不做就不要来上学”“放学前不补好作业不许回家”等等.迫使学生不敢不把作业做完。  相似文献   

8.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9.
一、重视口语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精确与完整,要有一个尺度。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能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会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其二,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会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养成想好了再说的习惯,要学生懂得表达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措辞,而表达同样的措辞,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气、节奏、手势和表情。学生表达时教师既不能阻碍学生的语言发展,又要把握学生说得准确流畅,既有真情实感,还要使学生思路宽,思维活,透出新意,这样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增强语言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经常设计一些有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作业。这种作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1.访访。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学校、工厂调查访问,调查访问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反映社会新风尚的好人好事,各条战线上改革开放的致富能手,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学习经验等,然后记录下来。 2.说说。学生把课余调查访问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精心组编,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进行讲演。这种作业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并从实践中获得更多收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  相似文献   

11.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迟到、上课做小动作、不按时交作业、作业草率、乱丢纸屑、吵架、互相起绰号之类现象经常发生,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当这些小事发生时,教师总少不了要说几句。不说不行,说了又往往逃不出“老一套”。而少年儿童生性活泼、敏感、追逐新异,最厌烦的莫过于家长、老师在自己的耳朵边唠叨。有时一件事情发生,大人还未开口,大人将会说什么,他们就能估计得到,而老师的话又常常验证了他们的估计。于是,同学间彼此偷偷地会心一笑。教师的工作做到这份上,多么乏味!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许多老师却不是如此。陈薇老…  相似文献   

13.
呼唤家访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4,(12):37-38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加入教师队伍的.那个时候.每日早晨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白天除了上课教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活动.晚上主要是备课和评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要安排一次家访活动。通过一次次家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了解加深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家访悄然改成了家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幕后“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上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像悬着一把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并不鲜见。(2014年12月12日《现代快报》)原则上说,学校的教学行为不属于“隐私”,可以经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家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  相似文献   

15.
吴静 《江苏教育》2008,(8):50-5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作业作为英语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求教师对作业的总体创意和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6.
教改短波     
中营小学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改工作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本市南开区中营小学自一九七九年开始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1)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他们采取向家长介绍学校工作计划,举办教师备课笔记、经验总结、学生作业展览,邀请来校听课等方式,让家长全面、具体地了解学校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请家长”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既能协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些教师把请家长来学校,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动辄就让学生把家长请来学校,让家长把子女领回去,这样,家长回去一定严厉  相似文献   

18.
毛允燕 《学前教育》2008,(11):41-42
一天下午。某家长气冲冲地到办公室找园长,一进门就很生气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对待我们家长。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带孩子的嘛。”园长一听,忙向家长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她是中班某幼儿的妈妈。因为孩子有点感冒,她不放心,就给带班教师打电话,可是打了很多次。带班教师都没有接听电话。园长极力安抚这位家长,并马上把这位教师请过来了解事情经过。带班教师解释说带班期间老师不能接手机,后来休息时间接了电话。可是家长上来就一通指责:“你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接电话,怕我们家长来打扰你?”教师听到这些中伤的话。就把电话挂了。园长听完事情的经过,马上要求该教师给家长赔礼道歉,于是教师只好给家长赔不是。后来园长又召开教师会议。规定以后教师不许擅自把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手机号码给家长,家长如果有急事。只能打办公室的电话。 家园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家园沟通是否顺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张地容老师提供的这个案例仅仅是由一个电话引起,但却考验着教师和园长的经验和智慧,考验着一个园的家园关系。我们约请了武警总部机关幼儿园的毛允燕老师和顺义区仁和幼儿园的王艳芳老师就这个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它是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的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然而,在一些学校,不少教师却忽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究其原因有二:1.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不少家长把寡言少语视为一种美德,认为男子寡言少语是稳重,女子寡言少语是文雅,而把一些能说会道者认为是花架子,是浮躁,不踏实。2.现在学校的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重视考试分数,造成许多学生写作起来语言流畅,开口讲话则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半天也道不出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语文口头作业大多在课外完成,因而,学校通常采用让家长在书或本子上签名的方式来知晓学生完成情况。但有时候家长的作业检查不细致,对于学生的错误纠正也不耐心,容易敷衍了事。而教师也会因为班级人数众多,没能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口头作业。于是,我们借助互联网寻找到了papa软件。它是一款让照片"说话"的社交软件,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口头作业呈现在教师眼前,让教师可以看到、听到学生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依据课程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