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文萃     
“发现”号顺利完成太空之旅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上午8时1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降落,结束了为期14天的太空之旅。这是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首次顺利地重返太空,并且平安回家。“发现”号航天飞机是于美国  相似文献   

2.
继里根时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度爆炸解体。至此,美国所拥有的五架航天飞机已失其二。事故原因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最后真正查清,但人们对现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早已产生了怀  相似文献   

3.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天上掉下来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了,如今美国宇航局又正式宣布要在今年7月13日再次“重返飞行”;接着又发布因发现存在故障,发射日期又改为7月26日。“发现”号能预期升空吗?世界舆论、各国公众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新华社驻美国洛杉矶分社记陈勇接到总社编辑部命令;说要加强一下已在现场采访的同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经历的一次最严重的事件。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极大震惊,各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同时,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航天事业的探索不会停止。美国总统布什说,“哥伦比亚”号的失事“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可怕的消息和巨大的伤悲”。但  相似文献   

5.
“哥伦比亚号”失事两年半之后,五剩其三的美国航天飞机重新发射,其象征意义更大过了它实际要执行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航天飞机的报道说起美国科学记者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消息灵通,活动能量大。今年4月中旬围绕“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发射和返回的“报道竞争”,很能说明问题。由于早在几年前报刊、电视和广播已经对航天飞机的性能、作用以及宇航员的训练作了介绍,所以这次“哥伦比亚”号的首次发射与返回地面,自然就成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注视  相似文献   

7.
“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刷新了人类探测器在其它星球着陆的最远距离纪录.并且第一次实现在其它行星的卫星上着陆,是太空探测史的一座里程碑。穿过土卫六厚厚的大气层.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看到了类同于地球的“河流”和“山川”.看到了一个似乎生机勃勃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海军拥有大约11艘航母,其中,“企业”号是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几十年来,我国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一直将其叫做“企业”号。然而,按照美国海军的解释,这种叫法是完全错误的,彻底背离了美国为其取名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第五媒体:短信还是手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文胜 《传媒》2005,(5):23-25
在"第五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两件具有标志性的事情: 2003年2月1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不到10分钟,国内几十万手机用户就已经通过手机短消息获知了这一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0.
马晶 《兰台内外》2010,(1):11-12
在沼泽密布的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以及该国太平洋沿岸,一种“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哥伦比亚贩毒集团的强劲需求,带动这些地方的作坊式潜艇加工厂日益兴旺。它们生产出来的简易潜艇,成为贩毒集团往美国等地偷运毒品的得力工具。某种程度上,这些密布在丛林中的“山寨”潜艇工厂,正支撑起哥伦比亚的水下毒品走私业。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月1日23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后坠毁。当天23:19.新浪网发出快讯,接着又向全国几十万的手机用户发出这一新闻,手机用户收到这一消息的时间早于或接近于新华社和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站)消息,更是大大早于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网站发出的消息,比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消息早了近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月28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1点39分许(北京时间为29日零点39分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突然爆炸。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立即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报道这一重大事件及其有关反应。除美国电视在实况转播时,使观众目睹了这  相似文献   

13.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2,(5):10-10,9
2002年4月1 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我再次在现场目击了我国太空试验飞船的发射过程,又激动了一回。想起我有幸3次参加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的报道,还真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天地》2005,(1):4-4
一、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向地球发回火星照片,加速了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美国新闻界人士在报道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显示出他们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的确有较丰富的经验。报道“挑战者”号的飞行,对美国新闻界来说,几乎是例行公事,因为这已经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十五次飞行。他们普遍认为,这次航天飞行比较有新闻价值的只是一名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将作为第一个平民升上太空,并将在太空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课。所以美国两大新闻通讯社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均未投入较大的力量。美联社派了一位从1969年以来就报道航天新闻的记者霍德华·本尼迪克和该社驻康柯德城(女教师麦考利  相似文献   

16.
期待已久的中央二套“CCTV2005经济大典”,终于在新年第一天晚上21:00准时播出了。主持人马斌穿礼服、系领结、口袋塞手帕,盛装而出,先打趣观众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又自夸自己是“年度最帅的男人”。在讲到农村问题时,还拿出了玩具小麦和三个分别贴以“钱”、“书”、“药”字样的袋子,可谓花样不少;噱头不断。  相似文献   

17.
随笔     
事件 哥伦比亚号和王伟 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了! 中国网民的态度很快出现了分裂。有人幸灾乐祸:“大年初一上帝放爆竹!好大一团火!!”有人如丧考妣:“这些愚昧无知的愤青们居然为航天灾难叫好,这是对人类人性的亵渎!” 7名宇航员死了,都是科学精英!平心而论,我在心底对他们还是尊敬和惋惜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9日20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航天发射。卫星将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中国将由此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上午9时14分,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从太空中传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觉良好”。伴随着他略带昆山口音的声音,神舟六号飞船进入了预定高度轨道——从这一刻起,来自昆山市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的航天员费俊龙,就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苏州访客。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新的传播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湛  吴伟 《当代传播》2003,(5):45-46
近两年,一种新的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引人关注,这就是手机短信.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闻的传播可以看出其优势.今年的大年初一晚22时10分,新浪网新闻中心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关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络的消息,10分钟后新浪向手机短信新闻订户发出了第一条信息,这是国人最早收到的关于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有报道称"手机短信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又发掘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