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4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把儿童疑问句习得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疑问句习得的形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阶段儿童的疑问形式凸显不一样,这表明儿童早期的疑问句习得受到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3岁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在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词义的理解出现了很多指代错误现象。运用了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儿童早期话语中的指代错误做研究,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儿童对词义的泛化、窄化和特化。借助原型理论分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词义,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4.
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长沙两名1至4岁说汉语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合语料分析儿童关联词语习得的类型、时间和特点,并从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两方面对儿童关联词语习得的因素进行剖析,以促进儿童复合句的发展,为儿童早期语言能力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以两名说汉语儿童一岁至五岁长期跟踪观察所获语料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自然观察法、归类法对儿童早期省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在两岁左右已能正确使用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和宾语省略,定语省略的情况极为少见。儿童省略句习得过程受语言环境、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制约和语速过快等因素的影响,在习得过程中存在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108-113
"不"字是主要的否定词,"不"字否定句的发展是说汉语儿童否定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岁半到3岁半早期语言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两名儿童的否定范畴"不"首次出现在1岁半左右,而且在1岁半到3岁半之间,"不"一直占据所有否定词的主导地位,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在3岁半已基本习得"不"字否定词。说汉语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误用多表现为"不""没有"的混用与泛用,以及"不"的位置错误,这与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相关,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认知的发展,否定词"不"的误用会逐步且自然地向正确使用过渡。  相似文献   

7.
儿童多义词的习得在理论上存在三种途径:一是按各义项的派生过程来习得,可称为连续性策略;二是独立进行不同义项的习得,可称为离散性策略;三是上述两种策略综合使用。通过对早期儿童产出的多义词义项所做的穷尽性统计可以看出,早期儿童多义词义项习得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其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在认知及功能理论框架内认为:早期儿童习得多义词时,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会无意识地采取连续性策略;而如果违反认知规律来习得语言项目,必有较强的功能因素,表现为:实用性最强的义项优先习得,输入频率高的义项优先习得。另外,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意义相关度对义项习得次序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的"语言游戏说",采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结合日常生活中儿童录音语料,基于个案研究,聚焦考察说汉语儿童颜色词习得。研究发现:1.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已开始对颜色词有了答对或答错的结果;2.说汉语儿童在三岁前已至少习得六种颜色词;3.颜色词的习得顺序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遵循先是黑色、白色、红色,然后是黄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顺序,中间色颜色词的习得也不一定晚于单色颜色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量单位,量词通常在描述人、事物或动作时使用。在汉藏语系中,量词是有着鲜明特色的一类词。由于量词种类繁多,语法规则复杂多变,致使汉语儿童在量词的习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多方面的相关研究。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是促进儿童量词习得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儿童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有关频率副词的研究是相对薄弱的。在我们调查的1—5岁汉族儿童语料中,只出现9个频率副词。依据吴春相提出的频率副词的认知语义基础,儿童语言中的频率副词可分为三个语义层次:高值、中值和低值。儿童优先习得高值频率副词,这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因包括学习者年龄、性别、性格、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机及目的等,但各项因素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存在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调查结论中部分内因的影响异于一般二语习得理论的相关表述,并分析出积极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代词习得在儿童语言发展中是儿童进行言语交流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其概括性和相对性,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往往比名词、动词甚至副词等都要困难的多,尤其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其真正理解和掌握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两名说汉语儿童1~4岁长期跟踪观察获得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4岁前儿童已具备基本的时间意识,但仅能习得其中较为典型的类型。从"了"字表示完成和表示事态变化两种不同含义的角度,揭示说汉语儿童早期时间意识是从"了"开始的,得出"了"的习得过程、特点及规律,并从认知和心理方面分析影响"了"的习得和影响儿童早期时间范畴习得的原因,以期对儿童早期母语教育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幼儿认知死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幼儿来说,理解死亡及濒临死亡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对幼儿认知死亡的过程划分出一个相对明显的阶段,但由于家庭态度、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幼儿认知死亡体现出远比“阶段”更为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韩国语助词用法复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偏误率较高,其中尤以副词格助词 的偏误率最高,本文列举了常见的偏误,并从教材编纂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表示将来时间副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14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的描写和分析,并与近代汉语内部其他文献以及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反映出近代时期表将来时间副词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语料的对比分析,对汉英中介语中英语副词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高级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发展而言,高频副词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数整体上趋于稳定,只有个别副词使用频数发生变化;中低频副词使用数量增多且使用频数整体上呈现出显著变化。就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相比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很多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副词学习者却使用不足,有些常用副词甚至不被使用;少数常用副词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随着习得的深入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