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化对余秋雨散创作的影响,从而说明余秋雨对中国传统化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与西洋散文相比,还是与中国近代以降的散文相比,中国古代散文在语言风格上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简为贵”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固然与中国古代散文形成期客观条件有关,又是历代散文家自觉追求的结果。五四以后,这一传统曾受到一定的批评,但时至今日,仍显示出相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散文是一幅气象恢弘的壮丽画卷,在我国浩瀚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流光溢彩,历久弥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散文流派争妍斗丽,各领风骚。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酝酿,古代散文以其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更突显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意旨在于走进传统文化的宝库,赏析我国古代散文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散文语言归属文学语言的范畴,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散文语言在生成过程中积淀与形成的特质为散文文体拓展出更大的语言表现空间,承载更强的语言表意功能,个性化的表达,是其体现,也是散文语言审美的最高层次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二是人冶主义的内涵。王安石的散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政治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体现了政治思维的道德与政治整合性特点;主张施仁政、强调皇权政治和为政在人,其政治思维的人治主义内核得以鲜明地体现。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温柔敦厚的散文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这首先体现在传统文化对朱自表本人,即对其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上;其次还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其散文所选取的题材,所反映的生活上。传统文化对朱自清散文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其散文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拘泥于传统,缺乏革新与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对五四散文传统的批判以及在散文中的创新,体现了一个现代主义者对独创性和个人性的追求。其文化乡愁主题与都市题材,以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对工业文明的迎拒告别五四散文的田园情调。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关系上则昭示了作者对大散文概念的通达认识。  相似文献   

9.
就文学创作范畴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散文国度,在长期的散文文本创作实践中也逐步形成和成熟了属于自身民族的创作方法和关学观念,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传统方法和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散文是最具作者精神主体性的文体,当代散文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脉相承的人格追求、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杨春雨 《课外阅读》2009,(15):53-53
有时,觉得自己越来越麻木:走过街边艰难求生的小贩却无动干衷:望着汽车尾部的浓浓烟雾却一脸漠然。总是想飞,飞离这种麻木与愚钝.却一直没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远行。一日,翻开林清玄的散文,读着那清新自然、禅意悠悠的文字,不觉产生一种飞的冲动,仿佛自己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阅读郁达夫的游记,常常有如在画中游的感觉,或简淡的水墨山水,或清幽的青绿山水,而这两者恰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两大分支.为此,笔者分析了郁达夫的散文,证实作家在写景时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布局、取景、色调以及意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文化,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就是一座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养料的宝库。先秦两汉史传散文则是这座宝库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阅读优秀的史传散文,我们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把握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代散文理论的发展,相对其他文体理论迟缓,"五四"散文传统的压抑是其沉重的历史负担,突破因袭重负的呼声在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主义风潮中传出。从文体界说、散文分类、名称确定等基础理论的建构中,可以探视其独特的传承与创新之路;而"现代散文"名称渐成共识,则凸显了台湾散文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贾平凹,在其散文创作中,将儒、道、禅的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民族情感融汇起来,凸现了汉唐文风中的“单纯朴实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合金”。其间,既有儒家的谐和、敦厚与质朴,又有道家的虚静、无为与淡泊,还有禅宗的顿悟与空灵也时常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独立的散文理论出现较迟。宋代是一个散文意识日趋自觉、散文理论范畴日趋明确的时期,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不仅撰就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而且有大量专为散文创作阐发的见解,其中不少论说还表露出着意区分诗歌与散文的意识,显现出对散文独有的文体特质的体悟。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于他对散文特殊功能的阐述中,致用与说经则是他认为散文最重要的两大社会功能。对于散文在表现上的特质,欧阳修的认识重心落在“论议多所发明”这一点上。他提出论议发明必须区别于哗众取宠、求奇取胜的表现方式,并力主散文的论议以明晰精要为胜。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更应该有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东西的存在。每一堂语文课都像是一篇散文.我们应当让每一堂语文课体现出“形散而神聚”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7.
澳门女性散文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抒情传统,由前行代作家如林蕙、林中英、沈尚青等人以充满温情色彩、关注日常生活的风格所建构。后来,虽然新生代的女作家如懿灵、廖子馨、林玉凤、胡悦等人已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生活、社会较为强烈的批判意识,但整体仍不脱委婉敦厚的主流写作传统。此现象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可能:一、中国传统伦理教化的精神熏陶;二、小城密切的人情网络;三、文学边缘化的无力感;四、报刊专栏的框框局限。如果在抒情传统之外,能自觉地强化批判意识,则其创作格局将更为宽广。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上欣赏宋代散文,把“形散神聚”作为入门钥匙来步入散文这座艺术殿堂。其实,若从审美的角度对宋代不同体裁的散文做纵深剖析,它还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凸显着诗意的艺术特质。本文就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有着生命的联系,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其教育目标——民族精神;内容——伦理道德,及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等中的精华部分,借鉴吸收,批判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0.
韩愈以"博爱"释"仁",是回归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济世情怀、回归士大夫与文人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诉求。博闻强识、殚见洽闻,是其回归传统的重要基石;单一身份的艰难求索、多重身份的互益互补与冲突抵牾,是回归传统的内在理路,亦是其选择"忧己先于忧民"的症结。"成己成物"的"合内外之道"是支撑其回归传统的根本因素。"人格面具"虽损其伟岸,其个体生命却仍值得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