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市教育局组织新课程调研的机会,笔者有意识地和其中一所学校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零距离”交谈。学生们毫无保留地向笔者倾诉了学校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交流与倾诉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现任的学生们是很可悲地处在类似于“机器运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所渴望的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理想中的教怖与现实的差距,引起了笔者的深入思考和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2.
蒋新颖 《云南教育》2009,(21):42-42
在人生长河中,学校生活是一个十分短暂而又对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时期,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开展“三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最近,我们学校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三生教育”活动——学校组织高一年级16个班的32名团干部到普雄建水八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3.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生命,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一特性可能是宇宙所有生命普遍具备的,认为生命即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随着科学的分化与发展,涉及“生命”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医学等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呼唤人性复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分隔已使学校道德教育走入了误区。生命是道德教育的根本,“超越性”将道德教育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因道德教育而成为价值的存在。生命是过程,是生活的主体,生命惟有在生活中才可找到生命精神的源泉。以个体的生命成长为旨归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终改变生活,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歌     
幽幽的夜色,浸泡出我悠悠的思索。辗转于农家土炕之上,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拍摄”。朦朦胧胧的过去、现在、未来,被我剪裁成一个温馨而令人向往的“蒙太奇”世界……吱——吱——吱,一种纤细悦耳、犹如房檐上的水珠跌落在坑洼处的叮咚;犹如家乡柳树上那窝待哺的雏鸟的哀鸣;犹如我经常听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撩拨得我越发难以平静的响声。竟颐指气使般催我拉开灯,开始了无助的搜寻。从顶棚找到地面,  相似文献   

7.
沈旎 《河北教育》2007,(12):35-37
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教材?课堂?分数?还是名次?教育如何"以人为本"?如果能够将人的生命作为教育的起点、核心,那么教育的目的就可以被理解为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  相似文献   

8.
薄俊生 《江苏教育》2012,(Z2):64-68
【我的主张】共享意义人应该生活在意义中。在有意义的生活中,人才会感到充实满足,感到心情舒畅,感到有奔头,才会表现出一种充溢的生活状态,仿佛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劲,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假如生活没有了意义,人就会感到茫然,感到失落,感到心绪烦躁,因而无所事事,日渐消沉。同样的,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师生精神勃发,甘愿投入,超乎寻常地能动和创造,学校也因此充满  相似文献   

9.
廖瑜 《今日教育》2005,(9):42-42
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叫缇丽的英国10岁小女孩凭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救了100多人的生命,在无数人无法自救失去生命的灾难中,缇丽的壮举不由得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深思: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相似文献   

10.
当课堂教学真正开始关注个体生命,回归学生学习、成长、生命体验的原点之时,课堂生活才有可能回到“道”上。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是解放以后对教育学进行基因改造的第一人,是我国自觉主动建构教育学派的第一人,是扎根教育实践、系统推进学校变革的第一人。“生命?实践”教育学揭示了学校变革的基本特征,明确了学校变革的基本路径,确立了学校变革的研究传统,构建了学校变革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建萍 《中国德育》2012,(17):58-59
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好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是师生向往和希翼的,一直以来,这都是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2002年元月,我调到畅家巷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迎接全新的挑战,当时倍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3.
蒋明 《教学随笔》2007,(3):47-47
目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伤害他人的事件频频从媒体报道出来。意外伤害的儿童到医院就诊位居前四位的是高空跌落、溺水、车祸、异物吞入等。少儿不珍惜生命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江苏教育研究》2006,(7):F0003-F0003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建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96年被列为江苏名校,是首批命名挂牌的省级实验小学。“全国少先队教育实验基地”、”江苏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无锡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等的命名与表彰,见证了洛小一路来的成长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10B):21-23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最让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拿什么去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显然,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单纯靠说教、靠书本、靠口号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在不经意间让他们领悟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对生命的认识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不少中小学积极探索为生命教育构建“活”的载体,初显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生存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真谛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杨佳佳 《新读写》2010,(11):19-20
这篇文章是典型的“由小见大”。从生活中简单的“小”苹果,得出一番寓意深刻的“大”道理: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我们双手去创造。只是文章中所选的巧克力和柠檬汁,虽然浅显但说服力不够,若能找到更为恰当的例子就能使文章更出彩。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