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多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作者擅长以温情的笔墨描写他们的酸甜苦辣,使得许多读者倾向于重视其作品中温情的美,而忽视了从作品情节的安排布局角度,关注温情在小说中作为作品表现手段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一直以其独特的文风屹立于文坛,以清新灵动之风淡然地远离斗艳争奇的姹紫嫣红。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洋溢着温情之光,虽然也常常散发着浓郁的感伤之情,但其总体特征是温情主义。温情的力量散见于她文章的处处,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 ,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 ,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之上 ,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在小说中用一种温暖的充满人性的笔调叙写着种种温情,构筑起一个美好的温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用充满温馨与爱意的温情关怀来缓解生之疲惫,消解现实的罪恶,抵御生存的苦难。使人们在感伤中有慰藉,在艰难中有希望,在冰冷中有温暖。  相似文献   

5.
从以<恶之花>名世的现代诗人波德莱尔以来,现代主义文学就一直以对生活之恶与人性黑暗面的大肆描绘为能事,仿佛不如此就不足以揭示现实,就不足以震惊人心,就不足以展示文学的深度与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锋倾向的中国作家也莫不如此,余华小说的血腥暴力,残雪小说的阴暗潮湿与畸形丑陋,苏童小说中肆虐无忌的人性恶,莫言小说中的酷刑荟萃等都拷问着现代人性的极限,以艺术方式增强着现实之黑暗,也往往使脆弱人心日趋冷硬与荒寒.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以来,迟子建一直以自己的风格与笔调述说着生活、人生、社会与人性中的美好与残酷,在作品中她一方面挖掘着世间的美好,给我们以温暖与美感;一方面也揭露着残酷与黑暗,书写着疼痛、关注着现实。她的《原野上的羊群》就表现了这种温情与悲戚。  相似文献   

7.
肥沃的黑土地文化滋养了迟子建的创作,为她提供了必要的艺术质素。童年诗化般的记忆,北国自然生命力的穿透,人生的辛酸体验与故乡历史的苦难经历在她的妙笔下得到善意的重构。死、生态自然、神灵、动物在她的文笔下彰显着浓韵地域气息的历史文化并得到很好的调解。她以一颗善感的心对残缺命运的温情叙述,能够从死亡中捕捉一份温馨,对处于彼岸世界的动植物予以人道的关怀,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消解物质主义带来的无情戕害和侵袭,以期表达人的终极价值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宏大叙事"式的古代小说教学在强调总体性、权威性、文化语境的同时淡化了小说自身的价值,阻滞了师生多重视角的参与,造成对小说作品理解的重复、趋同。"微观视野"的切入将为课堂中对小说作品的多重审视敞开大门,在教材、师者、学生之间构筑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在师生共同聚焦与对话中拓展小说的边界与历史透视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熔铸美的精神与特质,以期实现属于大学课堂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9.
代玉坤 《文教资料》2007,(29):22-24
迟子建的作品里浓郁的地域气息,人性的关怀,始终的民间立场,对底层弱势群体的书写,体现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关怀,对生命的关注和人性的思考,对缺憾生活的温情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是黑龙江省走出去的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特色为人们所熟知,她笔下的人物众多,但是始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在地域特色之外我们更能够发现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那就是作品中温暖的情调和悲悯情怀,这是她作品中始终如一情感,本文试图探讨迟子建小说中的温暖与悲悯。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至今已达到四百余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她的底色至今仍保留着,作品中描写的小人物的庸常生活、人化自然、神性的空灵和温暖与爱意四个方面是不变的底色,这些汇集在一起,建构了她的平和从容的文风。  相似文献   

12.
刘楚 《文教资料》2009,(18):104-106
迟子建的文本中充满了死亡的书写.现实中经历的人生惨痛,使她站在一个心灵受创者的角度,去观照那些被损害的不幸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共同的体验中获得精神的认同.在人与"灵"之间、生与死之间,她的作品愈显深刻,反衬出生存的艰辛,也折射出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民俗与文学的联姻应源于上个世纪"呼兰河"女儿萧红之手。迟子建是萧红创作的承继和发展者,她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倾情地抒写着边陲的"原始风景"。文章主要探讨了迟子建的小说和黑土民俗的姻缘关系,并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的民俗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张琼 《华章》2012,(23)
作为先锋文学代表的余华,其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苦难的关注程度和表现手法都是与众不同的.本文以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主题为线索,分析余华小说在两个时期对苦难的不同演绎,揭示其小说在对待苦难的立场上所产生的由冷漠到温情的衍化,并对其变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北极村童话》奠定了迟子建悲悯中寻找温情的文学风格.通过童年经验和童话故事的支撑,以儿童视角展现了苦难中的温情这一主旨.迟子建在平淡的叙事与言语中,向我们表达她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善良与温暖.而对于人性之恶,迟子建既展示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又以不屈的信念为不幸的人们寻找出路.在叙事和构建过程中,迟子建执着地保持着难得的沉静和安详,穿透人心灵的温情与厚道,继而继续感动着读者.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深远,迟子建小说中就有很浓郁的道家色彩。与道家的反智主义相关,迟子建喜欢塑造弱智者形象,借之表达人生理想。道家深谙祸福相倚之道,倡导安柔守雌,迟子建也强调"必要的丧失"。迟子建还像道家一样主张返回自然,寄希望于那些与物同情的小说人物。道家思想使迟子建小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是独具特色的,她曾获茅盾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她的许多小说饱含温情,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她的作品并不能归为哪一派,只属于她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部分作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是迟子建依然坚守,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为例,谈谈其魅力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迟子建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其叙述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性之美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灿烂的童话般的世界,使作品在叙述风格上更具张力,给读者创造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9.
自登上中国当代文坛以来,迟子建执着地书写着她熟稔的黑土故乡。绘画般的自然景观描写,饶有风味的奇风异俗叙述,满是人间烟火气息的人物刻画,释放出浓浓的地域文化特色。迟子建在走进地域的同时又注意走出地域,根植于黑土地又超越黑土地,从而使地域观念与当代意识形成了统一,达到了地域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同步共振。  相似文献   

20.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着一系列残缺人物的形象,然而与一般印象中的弱势、悲惨的残缺人物不同,迟子建笔下的残缺人物却有着某些异于常人的特质,显现出神圣化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迟子建小说中的残缺人物形象的神圣化特点以及由此展现的迟子建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