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城市记忆包含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民风乡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文化遗存,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记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体现着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城市现代化相辅相成。扬州是大运河文化的兴起之地,保护利用城市记忆必将有效推动扬州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呈现城市文化记忆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弋舟的小说呈现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记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城市人物形象,建构了一个驳杂迷幻的城市文化景观与和繁复丰盈的城市情感世界,在人物形象塑造、人城关系思考、叙事技法运用等方面独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的体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既是人类从事某一行为的地方,也是由感知而形成的总体印象.它不仅对媒介地理学体系的构建、而且对社会建构和文化记忆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认识地方的主客观维度的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意象是其理论支撑,影视媒介是地方感表达、塑造和构成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介则催生了具有更加多元和广阔视野的"新地方感".媒介可以通过对地方整体、特殊和具体价值的肯定建构地方性,但仅靠当地少数媒介难以形成影响,必须整合大量媒介共同发力才能使地方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风俗》一书中,伊迪斯·华顿以女主人公,即“新晋媒介文化之星”厄丁·斯普拉格的四次婚姻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公众对报刊文化,尤其是报刊所描绘的上流社会轶事的追捧。媒介文化操控公众集体记忆的建构,左右大众的行为。该小说真实全面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媒介文化浪潮。本文试图聚焦媒介文化影响下公众对厄丁三段不同婚姻的记忆建构,揭示媒介文化全面管理的语言,即既定话语模式,对大众集体记忆建构的操控和影响,旨在警醒现当代的媒介文化受众对身边充斥的舆论消息保有正确的判断、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文化记忆的媒介,它既能传承历史,又能在社会应用中构成过去,从而与文本一样,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起了桥梁,威尼斯建筑风格的演变是对这一观点的很好注解。威尼斯建筑历经拜占庭式、哥特式、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它们在某个时期的广泛流行与当时威尼斯具体的政治诉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小说《宠儿》描述了美国黑人挣脱奴隶制阴影、成为真正自由人的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认为它揭示了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唤醒了黑人缺失的记忆,还原了其主体风貌,对黑人主体建构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记忆理论对古诗词教学极具解释力。古诗词教学在内容、方法上承载、传导文化记忆,达至文化育人之功能,在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写入”学生心灵上发挥重要作用。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机理,综合体现于构建回环式重复激活机制、层级式解码阐释机制、融合式移情认可机制、情景式生产创造机制等方面。未来,古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基点,唤醒文化记忆复现;以对话为路径,激活“历时-共时”多层场域;以通约为样态,拓展媒介延伸场景;以生活为境脉,厚植生命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记忆”即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文章分析了“城市记忆”的内涵,及城建档案与“城市记忆”的关系。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提出城建档案馆应丰富馆藏、开发馆藏,为保护城市的“城市记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城市记忆     
从出生到现在,你有没有搬过家?有的人从一个街区搬到另一个街区,有的人则是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甚至搬到其他国家。当我们再返回昔日的老房子,看到的是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的风景,还是完全陌生的城镇?当我们发现,小时候住过的房子,读过的小学、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中国的城市文化可归于总的文化系统中属于精神文化子系统的具有先进文化特点的地域文化;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可以由物质竞争力、政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四个要素集合构成,而城市的竞争力不但对于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政治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竞争力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本身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文化建设第一层面的体系由挖掘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和景观、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培养城市文化队伍、创作城市文化作品和开展城市文化活动六个要素组成。由城市文化内涵体系、城市文化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内涵体系和城市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相互交叉和互为经纬而形成的三维立体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在城市竞争力视野下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完整框架。这种建构无论对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来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以城市竞争力的视野开展城市文化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在对城市记忆内涵、要素载体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记忆信息资源进行定义,并分析其特征、类型、分布、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记忆     
胡景逸 《新读写》2011,(5):18-19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愈来愈执着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  相似文献   

14.
记忆老化:基于记忆理论的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忆老化是选择性的,订发生在工作记忆和情书记忆方面,编码或提取信息所需韵精细加工愈多,年龄差异就愈大。许多与年龄相关的记忆差异能够用简单的认知机制如知觉速度来解释,切不能归因于非认知变量。  相似文献   

15.
怀旧空间是现代城市更新与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在消费语境下,经过空间重塑的佛山岭南天地成为现代城市中符合商业逻辑的怀旧空间。它发挥着媒介叙事功能建构城市记忆,同时通过多元符号进行意义编码,最终成为现代城市中记忆勾唤与情感联结的载体、权利与秩序的缩影、身份认同与共同体想象的社会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记忆     
从出生到现在,你有没有搬过家?有的人从一个街区搬到另一个街区,有的人则是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甚至搬到其他国家。当我们再返回昔日的老房子,看到的是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的风景,还是完全陌生的城镇?当我们发现,小时候住过的房子,读过的小学、中学都已经悄然消失,变成完全陌生的高楼大厦,我们是否,只能在歌曲里寻找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20):20-21
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文化的打造日益占据重要地位。重视城市形象的构建,打造城市文化,对于推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更好地推介城市,传播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影像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以期推动转型中的榆林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记忆理论重点关注记忆、认同与文化延续之间的联系。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作为传承与创新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具备实现中华文化永续传承、强化教学铸魂育人功能的独特功效。然而,在实践中,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呈现主体素养参差、内容分散零星、方法单一传统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在教学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助力培育富有中华文化气质、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时代中国人,依循教学准备、实施、反思进程,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内涵和作用,可以在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采用树立前瞻性教育理念、创设共生型课程体系、运用组合式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与开展文化性教学评价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侗族水文化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族源主要为江海之滨的古百越族,经迁徙来到湘黔桂边地,逐水而居.侗族热爱山水环境,其物质生产活动、神话传说、古歌和民俗事项多与水有关,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栖居观和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水为侗族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原型意象,山水侗寨是触发文化记忆的场景地.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侗族也面临着文化失忆的危机,需要保护记忆的载体,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实践转向”突破了记忆研究中重客体分析的“媒介-技术”研究视角,开始从关系、社会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媒介对记忆的实践性运动。在新媒体时代,嵌入实体空间的物质媒介同样也是实践、形塑记忆的重要渠道。将生命仪式中的对歌环节录制而成的山歌碟就是布依族人民借助新媒介技术对记忆进行社会表述和实践的新兴本土媒介,通过在其中对记忆的重复刻写,使记忆得以不断建构,从而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延续着少数族群以及传统乡土社会记忆的文化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