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晚期洋务运动的“西学”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从“西学为用”出发,引进西方技术,举办洋务活动。顽固派则从“祖宗之法不可变”出发,反对“西学为用”,严防“以夷变夏”。因此,如何对待“西学”,是否坚持“西学为用”就成为我们划分洋务派和顽固派的重要标准。那么,在这两派的对峙中,慈禧太后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这个问题尚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人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在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每一项活动几乎都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而慈禧太后却一贯站在洋务派一边,  相似文献   

2.
西学东渐,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看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顽固派却认为西方的船坚炮利只是“奇技淫巧”,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以曾、左、李、张为首的洋务派是以林、龚、魏为代表的改革派的继承者。洋务派不仅在实践过程中继承了改革派的“经世致用”思想,且将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洋务实践活动。改革派的“师夷长技”的概念在洋务派那里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师夷”的目的已不只是为了“制夷”,更是将其作为“自强”的手段。洋务派所倡导的“西学”概念较之改革派的“西技”又更深入了很多。因此,洋务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够解放,有明显排外倾向,为顽固派为首的封建学旧势力.因步自封,盲目排斥资本主义文明,使洋务运用举步艰难.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西学持开放吸纳的态度。他揭露、抨击顽固派对西方文化的拒斥,主张借鉴西方文明之长以发展本国文化学术,提出民族文化整合的构想,这些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沈家本为首的法律改革派,充分利用晚清修律的机会,在我国践行司法独立。面对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和当时国内经费不足、裁判人才缺乏、民众观念落后等诸多不利条件,他们本着"渐进主义"的策略,先中央后地方,在我国构建起了一套独立的司法官厅体系,并加快推行法官职业化。"司法独立"由此在中国大地上艰难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时局巨变、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墨学在近代开始了复兴的历程。与近代中国主体政治思潮发展的道路相对应,墨学复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坟阶段改革派和洋务派知识分子提出“西学源出墨子”说;第二阶段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人士寻求墨学与西学的会通,并倡导以墨学救世;第三阶段是五四思想家们尝试选择墨学作为构建新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点。墨学复兴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演变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近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输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其时,顽固派以传统文化内涵的愚昧保守观念为工具,对西方文化采取了一种非理性和情绪化的对抗,如风水勘舆、鬼仙神怪以及守旧的民生考量等说将西学以及新生事物视作邪说异端,结果造成了以愚昧对抗文明的闹剧,进而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八四○年英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多年了。但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却一直鼓舞着百年来进行伟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人民。研究这一时期清朝统治集团中,地主阶级改革派与顽固派之间,围绕着如何对待和解决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一关乎民族存亡的大问题,而展开的爱国反侵略与卖国投降的两条路线斗争,对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批判林彪的卖国主义路线,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11.
评定谭嗣同,必须让学生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有较为粗略的理解。维新运动是在当时迫在眉睫的瓜分危机和全国沸腾的救亡热潮中产生的。康、梁主张要变法,要改变封建制度,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废除八股制度,提倡新学,提倡西学。光绪皇帝愿意改良,依靠康有为,任用“军机四卿”,改良派得到颁发上谕的权力。慈禧太后,在顽固派的支持下,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中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以匡时救世自许,逐渐形成了以林则徐、魏源、陶澍、龚自珍等为代表的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近年,学术界有人分析和研究这个改革派集团,但无一例外地都把陶澍排斥在改革派集团之外。我们认为:陶澍不仅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且是其前期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究其原因,一是受西学的启迪;二是基于对世界潮流的正确审视;三是源于对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危害的认识;四是受近代改革派开放思想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引进外国资金、人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特别强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主张平等互惠,“取法乎上”,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取长补短,反对照抄照搬、盲目引进。对于他这种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实现中国近代化为目标的对外开放思想,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重点难点解析]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内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外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干涉和控制加强。清政府内部,以恭亲王奕訢和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巡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以中国的纲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教育观●张永新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面对着西学的大量涌入,不同的教育思想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西学和中学。在处理西学和中学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中西文化观。中西文化观反映了教育思想家在文化选择时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和价...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洋务思潮,出现了许多立论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西学观,影响较大的有西学中源、中体西用、西体中用论.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大礼议是明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张璁、桂萼为代表的新锐改革派最终战胜了以杨廷和为首的阁老派.随后,改革派继续在王守仁思想指导下推行了嘉靖改革.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最有成就的学者,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更清楚、更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初期的时代动向。尤其鸦片战争后提出的“兴利”主张,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的西学观,是在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对待西学的态度是:批判吸收,学以致用,凡不利于巩固统治及不适合中国国情者坚决取缔;其西学观的实质是“节取技能,禁传学术”,并大力倡导“西学中源”说。在西学观的指导下,康熙应用西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西学传入后,明清诸多学者对西学的态度莫衷一是。有些学者主张西学,有些学者则坚定支持"西学中源"说。乾嘉学派作为当时学坛上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学术流派,其成员对于西学中源的起源和态度也有所异同。戴震作为乾嘉时期有影响力的学者,他通过考据的方式论述了"西学中源"的合理性,在支持"西学中源"说的同时也深受西学影响,通过古籍印证等方式为西学加以中国传统外衣的包装,为西学谋得一片立足之地。尽管戴震在各学科的考证方法上难免限于保守,但是其究根穷底的精神却依然值得后世学人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