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师情态的诠释教师情态是贯注于教育教学的精神能源。包括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愿望、志趣、情感、精神等一切内心生活,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育人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内在引领。是教师用以温暖和照亮学生心灵的精神火焰,是教学情感表现的深层化,是理性因素在情感的艺术渗透;是教师精心备课中思情渗透的晶体、语言表现的晶体;是教师对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真切体验 ,多种考虑“教师与文本对话”乃整个对话工程的首要步骤。大凡名家上课前都非常注重与文本的对话。特级教师支玉恒把《太阳》上得发出“太阳”的光芒 ,是因为他在上课前与《太阳》对话了一个月 ,头脑中想了一个月的《太阳》。教师与文本对话时间少 ,课上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新的深刻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任务有二 :任务一———产生教学的思路。把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 ,就不得不依靠对话时所产生的教学灵感。教师与文本对话得熟练 ,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教学《…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师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教育具有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是以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为前提的,从法理上、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从行业背景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分析教师教育的公益性;教师教育的公益性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市场不完全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教师教育的生源进行调节,并以国家计划投资的方式配置教师教育的资源,意味着政府必须承担教师教育的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师教育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来,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形势发展很快很好。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几个月来,我国政治、思想和经济战线,都取得了新的伟大的成就。但是,前些时候,社会上极少数人,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浪,怀疑或者反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因此,重申党的一贯主张,捍卫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保证工作着重点的顺利转移,在本世纪末达到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就有新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在学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陆定一同志“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并在贯彻省委关于从生产劳动入手大闹教育革命的指示。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这里存在着严重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当然,这种斗争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人说:“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同样是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四十年社会主义的岁月,是令人失望的。”“四十年的失望,根源在于四十年的社会制度本身,近四十年来的幻想破灭归咎于社会制度本身。因此,实现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封建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证明一个问题的真实性;驳论是证明一个问题的虚假性,驳论与立论对论据和论述的要求是一致的,论据都要确凿、典型、充分,论证要严密有力,逻辑性强。但在其论证的目的上有所不同,作者在立论中,思维是建设性的,为的是使所立论点站得住;在驳论中,作者的思维是破坏性的,为的是让所驳的论点难立脚,从驳论的方法看,有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其中反驳论点是主要的,错误的论点是反驳的主要目标,所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杜勃罗百波夫语)。” 教师的威信关系着教师事业的成败,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德才”的反映。教师受到学生尊  相似文献   

9.
由于教育科研成果同实际运用的脱节,人们常提出这类问题:教师是否应当参加科研,如果参加,其性质如何,地位怎样.有人认为,教师无权对自己的教学开展科研,因为教师把儿童当作试验品既不合乎职业道德,也不内行.莱贝门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应用教育科研成果,而创造这些成果是社会科学家的任务,他以普通教师总是工作繁忙,又不熟悉科研原理和技术为由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他指出,扩展、检验和证实理论不是教师在业余时间里.或作为一种爱好所能完成的事情.发现新知识是一项专职工作.莱贝门也承认教师可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但这种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增添这个领域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钧 《中国教师》2007,(6):15-16
<正>一、联邦立法:从教师培养数量到教师培养质量从19世纪中期起,美国联邦政府便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二战后,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把高等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对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整风运动的深入,政治思想革命的胜利,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文化教育事业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近期間以来社会主义大跃进,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亦跨进了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巨流中。社会主义跃进的新人新事,每日甚至每小时正象波濤滾滾的涌現出来,各个战綫上捷报頻傳,真令人振奋! 文教战线上,人民教育事业方面,在主席提出的“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部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針和农业发展綱要(修正草案)推动之下,在人民积极要求学习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知識热忱的推动下,人民集体办学、勤儉办学、勤工儉学正在各类学校中被广泛的推行;扫盲运动、小学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1.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对于许多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不能停于知其然,而要着眼于知其所以然上。只知其然,只是学生对概念的生吞活剥的理解,说不上牢固掌握,更不会运用。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由现象来提示其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把力气放在使学生掌握这个“所以然”上面。2.从无疑转化为有疑再转化为无疑。多数情况下学生处于“无疑”状态,这种情况是学生思维被抑制的表现,这时需要教师抛出一些问题,促其思索。有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往往要通过“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才能被学生掌握。3.从具…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从课程发展史与心理学发展史来看,课程论一直深受心理学思想的影响。课程设置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也要以心理学为基础,需要心理学提供合理而有效的理论依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时,所选内容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的重要载体;采用和谐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和谐的人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沟通”一词,汉语释义为:“相通,不隔膜”,多指思想感情或心灵方面。而教育学中的“沟通”不仅包涵了“相通”,不隔膜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双方的理解、交流,达到更高目标和追求。在现行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要方式,因此大部分学校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校教育,而忽略了沟通家长的作用,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业。“教师无小节 ,处处皆楷模。”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和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面对的是模仿性极强、思想可塑性很高的青少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形象教育”作用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充分发挥“形象”的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言传身教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 ,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德”乃为人之本。作为教师须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 ,方能以身立教 ,才能很好地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个有“才”无“德”、私心极重、满口污言秽语、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教育适应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刚刚恢复工作就主动管教育,并愿充当教育的后勤部长。在一九七七年八月《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里,就全面地论述了教育问题: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教育是经济建设三个战略重点之一;一九八五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了每年九月十日,为全国教师节;同年五月,党中央又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今后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教师教育的前瞻性、创新性、校本化与网络化,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趋向、功能定位、特别是对研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下大气力,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探索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促进了研训教师专业引领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1840年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本文通过新中国与旧中国、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纵横比较,以大量事实和数据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具有顽强而伟大的生命力;批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动立场的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责难。  相似文献   

20.
我们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规律。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不时听到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鼓噪。西方反动政治势力声称,“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说:“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20世纪人类两大遗产之一”。社会主义真的失败了吗?这个问题,本文不想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决择,或者建国40年的伟大成就来阐述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本文仅就两个具体问题,谈谈我的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