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线线定理的表述是:设△ABC的三边AB=c,BC=a,AC=b,BC边上的中线长为ma,则ma2=1/2b2+1/2c2-1/4a2. 中线长定理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在△ABC中,∠BAC=90°,MN是BC边上的点,且BM=MN=NC,如果AM=4,AN=3,则MN=____. 解设AC=b,AB=c,BM=MN=NC=a,AM,AN分别是△ABN和△ACM的中线,则有42=1/2c2+1/2·32-1/4(2a)2, 32=1/2b2+1/2·42-1/4(2a)2,  相似文献   

2.
已知:如图,△ABC中,DE∥BC,BE与CD交于点O,AO与DE、BC分别交于点N、M,求证: AN/AM=ON/OM(第二册几何67页20题) 简证:∵DE∥BC,∴AN/AM=AD/AB=DE/BC=EO/BO =ON/OM 联想一上题还可得出两个结论:M为BC中  相似文献   

3.
几何第二册P·67第20题: 已知:如图1,△ABC中,DE∥BC,BE与CD交于点O,AO与DE、BC分别交于点N、M,求证: AN/AM=ON/OM. 简证:∵ DE∥BC, ∴ AN/AM=AD/AB=DE/BC =EO/BO=ON/OM. 受上题启发可以解某些竞赛题. 例1 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后分别相交,且交点的连线与四边形的一对角线平行,证明另一条对角线的延长线平分对边交点连成的线段. (78年全国中学数学竞赛决赛试题) 如图1.已知四边形ADOE的两组对边延长后得  相似文献   

4.
题1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C,求b/c+b/c的最大值.解法1由AD=BC,可得S△ABC=1/2a2=1/2bcsinA,从而得a2/bc=sinA①  相似文献   

5.
△ABC的三边BC、CA、AB分别记为a、b、c,设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点P到边BC、CA、AB的距离分别记为r_1、r_2、r_3,∠BPC、∠CPA、∠APB的平分线长分别记为ω_1、ω_2、ω_3,设AP、BP、CP的延长线七分别交BC、BA、AB于L、M、N,且记AL=l_a,BM=l_b,CN=l_c;Σ表示对a、b、c轮遍求和.  相似文献   

6.
每期一题     
题:△ABC是⊙○内接锐角三角形,射线AO、BO、CO各交⊙○于A′、B′、C′。记BC=a、CA=b、AB=C,BC′=B′C=a′CA′=C′A=b′、AB′=A′B=c′。求证:abc=ab′c′+a′bc′+a′b′c。分析:本题结论可以改写成: b′c′/bc+c′a′/ca+a′b′/ab=1; 由于∠BA′C与∠BAC互补、∠CB′A与∠CBA互补、∠AC′B与∠ACB互补,  相似文献   

7.
第一天一、设实数a、b、c满足a2 2b2 3c2=32.求证:3-a 9-b 27-c≥1.(李胜宏供题)二、设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点P在线段AD上,过点D作一直线分别与线段AB、PB交于点M、E,与线段AC、PC的延长线交于点F、N.如果DE=DF,求证:DM=DN.(陶平生供题)三、(1)是否存在正整数的无穷数列{an  相似文献   

8.
错在哪里     
题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AD⊥BC,垂足为D,且AD=BC=a,求:b/c c/b的最大值。解法1 由于AD=a>BD,AD>CD,∴B、C均为锐角,且B C>90°。又∵BD=a ctgB,CD=a ctgC,∴a ctgB a ctgC=a,ctgB ctgC=1(?)  相似文献   

9.
用数形转换有时可将代数问题“映射”成几何命题,有时又可将几何命题转化为代数或三角命题,从而使复杂难解的问题较容易地求解.下面举两个将不等式“映射”成几何问题去求解的实例.牵涉三个变量的不等式,有时可映射成适当的立体图形去获得简易的证题途径.例1已知a,b,cR ,且a2+b2+c2=1求证:分析原本等式在已知条件下等价干此构造长、宽、高分别为a,b,c,且对角线长度满足a2+b2+c2=1条件的长方体.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命题可获证.证明如图1,构造长方体AC,其三度分别是AB=a,BC=b,AA1=c,且对角线长…  相似文献   

10.
每期一题     
题:等腰Rt△ABC中。在直角边AB上取一点M,使AM=2/3AB,在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N,使AN=1/3AC。求证:∠AMN=∠CBN。 1 利用相似三角形证一如图1,作NP⊥BC于P。因∠C=45°,∴ NP=PC=1/2(2)~(1/2)NC=1/3~2(1/2)AC=1/3BC, BN=2/3BC,∴NP/BP=1/2=AN/AM,又∠A=∠BPN=90°,∴△AMN∽△PBN,∴∠AMN=∠CBN。  相似文献   

11.
(第22届IMO试题)设P为三角形ABC内任一点,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依次为d1、d2、d3,记BC=a,CA=b,AB=C,求u=a/d1+b/d2+c/d3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2.
形如1/a+1/b=N/c(其中a,b,c是线段,N是正整数)的几何证明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棘手。其实,证明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变换结论的形式,从变换后的等价命题的各种形式中找到证题途径。兹举例说明。初中《几何》第二册24页9(3)题和22页的例题,是此类问题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化得如下例1和例2。  相似文献   

13.
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06页第二小题:设△ABC的边BC=a,CA=b,AB=c,且s=1/2(a+b+c),内切圆I和BC、CA、AB切于D、E、F(如图1),求证:AE=AF=s-a,BF=  相似文献   

14.
301.在凸六边形AMBCND中,MN、AG、BD共点于P,MN交AB、CD于E、F,设MA、ND的延长线交于点S、MB,NC的延长线交于点Q,则1/PE-1/PF=1/PM-1/PN成立的充要条件是S、P、Q三点共线。证:如图1,连AN、DM、BN、CM。 302.设A、B、C为△ABC的三内角,0≤n≤1,试证:以sin~nA、sin~nB、sin~nC为三边长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证:当x=0时,命题显然成立。当n=1时,设△ABC的三边为a、b、c,则  相似文献   

15.
1/a 1/b=1/c型问题的证明,学生因不得要领而心里打怵,不会证明的很普遍,为了帮助学生对这类问题产生“亲近感”,“多好快省”地解决问题,现举例说明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企盼对读者有所裨益。1建构基本问题的模型 例1 已知,如图1,AD∥CB,AC、BD交于E,EF∥AD交AB于F。设AD=a,CB=b,EF=c,求证:1/a 1/b=1/c。 (见《几何》教材第二册p.124) 思路分析: (1)先将1/a 1/b=1/c转化为c/a c/b=1,  相似文献   

16.
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何命题,常常可以不添或少添辅助线,且思路清晰。现将余弦定理在证明几个著名定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托勒密定理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求证:AC·BD=AB·CD+AD·BC(如图1) 证明 记AB=a,BC=b,CD=c,AD=d,AC=e,BD=f。即证ef=ac+bd。图1 因 cosA=-cosC,应用余弦定理,得  相似文献   

17.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sinA=BC/AB=a/c,cosA=AC/AB=b/c,tanA=BC/AC=a/b,cotA=AC/BC=b/a。  相似文献   

18.
《中等数学》2004,(4):47-49
R、r分别表示△ABC的外接圆、内切圆半径 .证明 :设BC =a ,CA =b ,AB =c ,AP交BC于点D .由重心性质知BD =DC .因为AG =23AD ,GD =13AD ,DP =BD·DCAD =a24AD,又AD2 =12 b2 c2 - 12 a2 ,所以 ,AG·GP =23AD 13AD a24AD =29AD2 16 a2=29× 12 b2 c2 - 12 a2 16 a2=19(a2 b2 c2 ) .易知a2 b2 c2 ≥bc ca ab .故AG·GP≥ 19(bc ca ab) .①设△ABC的三边BC、CA、AB上的高分别为ha、hb、hc.易证bc =ha2R ,ca =hb2R ,ab =hc2R .故bc ca ab =2R(ha hb hc) .②又ha=a b ca ·r,hb=a b cb ·r ,hc=a …  相似文献   

19.
结论1:已知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设BC=a、AC=b、AB=c,若AD为斜边BC上的中线,则AD=a/2.对此结论初中生就熟练掌握了,但我们没有深入思考一下,如果说三角形是一般的三角形呢?有没有类似的结论呢?现探究如下:题目1设AD为三角形△ABC的中线,BC=a、AC=b、AB=c,求AD关于a、b、c的关系式.解因为AD为三角形中线,  相似文献   

20.
题 设P为△ABC内任意一点,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依次为d_1,d_2,d_3,记DC=O,CA=b,AB=c,求证:a/d_1 b/d_2 c/d_3≥(a b c)~2/2S_(△ABC).(IMO-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