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完善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校金融学专业方向,构建和完善金融学科全方位实验平台,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实践分析判断能力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是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从发展的视角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源,科技不断改变金融形态、金融模式和金融效率,一些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已经难以解释现代金融现象,推动金融理论创新和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非常必要。本文分析金融科技的实践进程与国内外金融科技学科专业的发展,归纳总结学科内涵、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金融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分析方法等相关理论,阐明金融工程学的内涵,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现状和社会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构建金融工程学科的四种观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及金融业深化改革进程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中金融学科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日常教学管理体系体现为教学流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模式等的优化和不断完善。发现金融学科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为金融人才整体素质提高及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科学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元教育科学研究的部分理论,并结合本学科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并论证了学科教育学科具有交叉性与综合性、理论性与描述性、评价性与规范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等四个方面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研究生教育学这一新学科,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工作。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宜通过理论推导和逻辑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和学科体系。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抽象的结合、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是当前建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探索高校金融教学改革一方面要从国内外金融理论及学科的发展方面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金融运行态势中看到金融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08金融危机之后,现有的基础理论教学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不断凸显,因此科学设定学科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金融学人才需求,是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规训的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学科体系说”和“学科机构说”相比较而言,学科规训理论是一种相对完整的学科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认识一个学科要从知识层面和制度机构等方面来全面进行考察。学科是由专门的知识、保护专门知识发展和独立的制度规范及组织机构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学科就像一个细胞,知识就是细胞核,而学科制度和机构则是包被在细胞核外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缺一不可。本文以学科规训理论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审视,并对今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证券类学科理论主要来自西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更多地注重于理论的传授而缺乏实际的市场运行的验证。文章从前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成果出发,总结了目前高校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缺陷,从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数字素养是数字素养概念被置于高等教育背景中而派生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适应互联网数字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新要求而生成的一个新概念。立足于一种进化论的概念分析法对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展开的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使用该概念的代表性文本,揭示该概念进化历程并提炼其核心要素。经由基于扎根理论的文本内容梳理和数据编码发现,学科数字素养概念源于针对数字素养概念不断深化的研究,并历经近20年数字人文研究和不同学科数字素养教育探讨而被建构,其进化特征表现为从分散到整合且与邻近概念学科信息素养存在竞争关系;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包含四大核心要素,即学科数字技术、学科数字知识、学科数字能力和学科数字态度。学科数字素养概念将保持开放和动态的发展趋势,并将成为一个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沃勒斯坦从世界体系的视野所提出的一体化学科和建构历史社会科学的主张,在理论上颇有“野心”,它不仅要整合社会科学.还要整合自然科学与人学科。但这存在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比如。学科边界的重叠并不意味着学科边界的消解。宏观理论与具体研究存在差距。学科之间的资源难以整合。所以,沃勒斯坦的学科一体化理论对我们重构社会科学虽有重要的启示。但也有矫枉过正之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关系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还存在着研究主题多元化、研究队伍薄弱化、研究方法泛化等问题,在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学科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整合和构建公共关系学科理论,稳固公共关系学科基础,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金融学科从萌芽构建、奠定基础、开放发展到改革创新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发展特点和实践经验,获得有益启示,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展望金融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金融学科建设的领导,加强统筹指导,以服务国家发展规划、优化中国金融体系为目标建设金融学科,追踪金融科技前沿推动金融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通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和阶段史、马克思主义专题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等具体研究领域或方向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体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为学科奠定学术基础,其次是加强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同时还需要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武汉大学具有深厚学术传统、鲜明办学特色和明显学科优势的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组织的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武汉大学首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具有整体性、学术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性、服务性的学科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国气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要将“中国气派”作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所追求的成果,还应当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取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历史感、现实性与未来意识的统一,空间维度上通过贯东西、涉广域从而充分体现跨文化特征,内容维度上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统率下扩大理论包容性及理论整合能力,效能维度上使理论结论、实践方案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明晰学科定阈,实现学科体系的自足;充分发掘学科资源,拓展学科研究范式;拓展学科视野,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真正具有“中国气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应当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践行思想解放,以强烈的学科批评意识引领学科理论和实践创新,以现代化作为学科“中国气派”之路的核心理念,这些都是其“中国气派”的观念保障。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划分,指区分职业教育学科群族中的经度与纬度,以及各个素学科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依据是学科综合划分理论,包括学科情景划分理论、学科结构划分理论和学科类型划分理论等.依据不同理论,职业教育学科划分出情景式体系、结构式体系和层级式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高等教育发展还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因此,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有两种趋势:一是通过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的不断分化,建立高等教育分支学科体系,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二是引入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并从中实现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对于上述两种情况,都采用举例的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内涵、定位及人才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内在要求,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整体性、综合性,贯通性、逻辑性,实践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范围的三个层面,可以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实践,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