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技术建设,本着“事业要发展,技术要先行”的思路,就新华社整体技术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以我为主、合作开发、先进适用、节约高效”以及“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与支持。新华社近些年的投资,最大的是技术的投资;“十五”期间对技术的投资,比建国以来新华社技术投资的总和还要翻两翻,使新华社的主体业务——新闻采编系统的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新华社通讯技术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拥有了与世界性大通讯社相抗衡…  相似文献   

2.
12月4日至6日,2007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新华社影响力为主题,按照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着眼于当前新华社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探讨进一步增强影响力的思路与对策。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300多篇,400多人次参加讨论,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3日至25日,主题为"明确改革发展总体思路,提高新华社舆论影响力"的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第17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是在新华社建社75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集纳全社智慧的盛会。着眼于提高新华社舆论影响力,探讨实现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与总体思路的对策,本届年会共设立8个论坛,来自新华社总社各部门、国内外各分社的500多人次参加讨论,100多人做了中心发言。与会同志密切联系新华社改革和发展实践,努力体现"务实、有效、有用"原则,成果上体现三个转变,即注重"从个人参与转变为群体参与、从提交论文转变为提供研究成果、从提建议转变为提出解决方案",共发布"国内受众对正面报道、突发事件报道需求的问卷调查报告""2008年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数字媒体时代的传媒变革与新华社的对策"等10余项课题,内容上注重三个结合,即"与新华社重要部署紧密结合、与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10月24日至27日,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这届年会是纪念新华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新华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南振中在致词中总结了新华社在长达70年的征途上一直重视对新闻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优良传统;分析了新华社面临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的现实;强调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应本着“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以建议和对策的“吸纳率”为衡量年会水平的标准。同时,他对新华社新世纪的新闻学术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81篇,为历届年会提交论文数量之最。年会以论坛方式进…  相似文献   

5.
作为时事编辑,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去年底以来新华社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改革及其新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新华社新的价值取向:服务用户,服务读者。新华社通过业务改革提高其影响力的同时,也给地市报提供了强大、实用的新闻稿件支持,提高了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新华视点”专栏从今年4月13日推出以来,频频出现在众多全国性大报、省地市党报、晚报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上,引起了一定社会反响,已显示出较为成功的品牌效应。 “新华视点”的推出,是新华社针对新闻传播新态势,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国内报道的积极应战;“新华视点”的运作,是新华社锐意激活报道机制,科学整合新闻资源的突破性探索;“新华视点”的报道,是新华社发挥新华品牌的权威性,大胆地以深度报道专栏为形式,更加强有力地引导舆论的可贵尝试。“新华视点”的初步成功,带动并展示了新华社在国内报道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10月25日至27日,2005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华社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新华社总社有关部门、分社负责人以及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加了25日的开幕论坛。27日下午,新华社党组全体成员与参加新闻学术年会的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8.
卫星发射难,回收更不易。一家通讯社播发的文字消息与传真图片,也要经历一个上天与落地的过程,而且要两上两下。先是国内外各分社把新闻发到天上去,由总社回收编成消息后,再用电波送上重霄,然后再折返用户手中。新闻如同卫星,上天难,落地更难。这个中的甘苦滋味,立誓走向世界的新华社工作人员近年来虽不能说是“备尝”,却也称得起“浅尝”了。浅尝而不辄止,身手不过初试,纵然千转百折,终生不移矢志。说起新华社国外事业这几年的发展,还得从头开始讲起。这个“头”,不是新华社前身“红中社”成立的1935年,而是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1978年。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源头,也是新华社海外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1978—1988,在这不平凡的十年里,新华社是如何度过的呢?中国有句成语,出自古代越国的二十年奋斗史,前半部叫“十年生聚”,后半部称“十年教训”。。姑且套用一下这个格式,新华社近十年的历程也可分为两阶段,前五年为“酝酿准备”,后五年是“开拓发展”。从总体上说,新华社的改革与发展是  相似文献   

9.
一、事关新华社改革发展的几个重要共识 2001年新华社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正值国家两个五年计划的交替,又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套开”,与会同志直接听了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所以收获比较多。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在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对事关新华社改革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通过对江泽民总书记、丁关根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提高了对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要求和主要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4,(4):6-6
新华社与云南省目前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新华泛亚金融信息及商品交易服务中心,开展金融信息服务全面战略合作,提升云南在东盟、南亚地区的金融影响力。根据协议,新华社将在昆明建设新华泛亚金融信息及商品交易服务中心,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和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9月14日至15日,新华社和国家邮政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华社2005年度报刊发行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局、报刊发行局主要负责同志、总社17家公开发行的社办报刊主要负责人,营销总平台及31个分社营销平台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是新华社党组和国家邮政局党组共同决定召开的,是双方第一次专门统筹研究、部署新华社各主要邮发报刊发行工作的会议。与会期间,“强强合作,共同打造强势媒体”成为新华社与国家邮政局发出的共同声音。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新华社与国家邮政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强强…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是“其始也简”,新华社也不例外。 1937年11月,我与家属由战火連天的上海乘火车、骑驢子到了民主聖地——延安,休息三五天后,分配到新华通讯社工作。新华社社址是在延安清凉山上,它和解放周刊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4,(1)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说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办法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不久前在新华社国内工作会议上指出:“新闻工作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新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各自不同的客观规律,因此,新闻改革不能完全照搬经济改革的办法。”“我们绝不能混淆一...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5.
李斌 《青年记者》2017,(26):73-74
近20年来,我国的国家形象传播开始了从单向至双向的转变.1995年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确立,使“向世界说明中国”①取代“向世界宣传中国”成为对外传播的指导理念,传播国家形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充分发挥出主流新闻媒体的话语影响力,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从2012年开始,新华社相继在脸书、推特、YouTube等国际知名社交媒体开设统一的官方账号,②成为新华社海外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其扩大全球影响、创新对外报道形式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新华社在推特上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展示出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9,(6):10-10
6月16日,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剪彩仪式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从此,开心网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报道动态不断更新的新华社十大主播、十大电视评论员、海内外十大出镜记者。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所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新华社的这些“名嘴”“名记”近距离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两会”报道:2002年新闻业务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定向供稿和个性化服务 按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措施,“两会”报道启动前夕,国内部和新闻研究所采取播发公鉴、上门拜访、调查问卷、召集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两会”报道期间,编辑部通过“可供稿菜单”向用户介绍新华社的重点选题和报道设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报道需要和版面安排定货,也可以通过设在大会堂发稿中心的“点题电话”约取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新华社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新华社的由来及诞生年月,对于研究中国新闻史,新华社史,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九五七年,新华社开过“创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办过展览。当时认为,新华社是一九三七年四月“正式诞生”的。这个说法,迄今还在流行。我们对新华社的历史做了一些调查。所得结论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的“新华视点”“新华时评”稿以及社办报刊发表的舆论监督稿件.在谴责落后愚昧、抨击阴暗诡诈、鞭鞑腐化堕落、揭露社会阴暗、反映群众呼声、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称赞。新华社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工作。也随着新华社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实践的有效推进而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7,(11):19-20
<正>在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后,新华社内部作了大量的宣贯和培训,大家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标准意识更加一致和增强,推广使用标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新华社前些年已经完成了对新华社内部的交换标准在各个系统的应用,已经有了一次很好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标准推广经验。CNML标准利用了XML语言更新的技术,在标准的概念模型的设计上更具科学性,同时也收集了全国媒体的需求,因此功能上更完善,也更切合新华社的实际业务,作为中国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