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2,(2):4-5
<正>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打造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我国新闻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实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构建上的突破,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思路非常关键。第一,比较中西新闻学话语体系差异。中国特色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在话语体系上有诸多差异。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特色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西方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  相似文献   

2.
传媒视点     
把握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重要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新闻学不断创新发展.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新闻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煤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闻创新实践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15):4-5
党报的理论版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要坚持传统渠道和新兴途径并重,巩固已有载体和创新方式手段相结合,实现媒体联动、优势互补,努力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平台。一要发挥好传统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应当看到,尽管现  相似文献   

4.
传媒与司法关系的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昕 《新闻记者》2000,(5):38-40
当今时代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对社会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而无论在哪个国家,传媒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又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特别是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话语权时代的到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我们如何准备迎接这样一个时代,也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所应当思考的。本文试图在明确中国话语权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理论假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就一些新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权与外交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外交话语的意义建构研究。目前我国外交话语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以突破的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档案学理论是指档案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档案学理论研究是指构筑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学者围绕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问题开展的热烈讨论,又促发了笔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应具有哪些中国元素?我国的档案学目前离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还有多远?目前我国档案学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障碍?档案学界当前是否存在类似某些哲学社会科学者所说“虚假的繁荣、浮躁的学界、学术的泡沫、媚官的学者”的情况?有无“存在自称的理论‘拓展’不过是在编织和重复西方个别理论家话语”的现象?哲学社会科学界勇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最近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讲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问题时,尖锐地提出要从"思想被殖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能搞"贴牌加工"。作为会议的聆听者,我觉得领导同志讲话的分量很重,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这里实际上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立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出:学科体系从面向科技情报逐渐转为面向社会科学、农业、医学、军事、安全等领域;学术体系从关注科技文献、文献交流规律的研究逐步拓展到关注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的采集、组织、处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话语体系从科技发展、文献工作扩大到资源建设以及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继而逐渐拓展到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情报观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分析守正与拓展视角下的情报学学术体系,强调情报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领域和核心话语权。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情报学一定要能够发情报思想之声、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情报之魂、落实情报决策支持之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在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登的5篇发言摘要分别以“让中华文明更好抵达未来福泽世界”“提升中国话语议程设置和对话的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当代中国大师级学者的成长成熟”“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主题,深入阐释了上海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工作者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积极回应时代问题,坚守初心,引领创新,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媒资讯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开局"十...  相似文献   

15.
16.
当时理论创新有哪些成果呢?总的讲,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一般讲有九个方面的理论成果。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在此只点出其中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结合论。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既是理论创新的路径,更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条不言自明,毋庸置疑的结论。可是当年要达成这样的共识,何其之难呀!从共产国际赶回  相似文献   

17.
正当时理论创新有哪些成果呢?总的讲,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一般讲有九个方面的理论成果。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在此只点出其中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结合论。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既是理论创新的路径,更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看起来这似乎是一条不言自明,毋庸置疑的结论。可是当年要达成这样的共识,何其之难呀!从共产国际赶回  相似文献   

18.
论江泽民同志对新闻理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并解决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胸有成竹,高瞻远瞩,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具有驾驭全局和处理国内外复杂问题的卓越才能,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可靠、奋发有为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蔡斐 《青年记者》2021,(22):15-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中,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今天也把学科作为讨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那么,中国的新闻学学科应该怎么走?第一,顺应跨学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