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  相似文献   

2.
每日三问     
曾子曾育“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需“每日三问“。一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了没有把课上好,是教师最主要的事情。什么叫“好“,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学生喜欢。我总觉得,学生喜欢一堂课,不见得是从开头一直爱到结束的。对学生来说,你这堂课只要有一个地方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或激活了他探索的欲望,或拨动了他的“情“弦,这课便成功了。  相似文献   

3.
每日三问     
曾子曾育"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需"每日三问"。一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了没有把课上好,是教师最主要的事情。什么叫"好",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学生喜欢。我总觉得,学生喜欢一堂课,不见得是从开头一直爱到结束的。对学生来说,你这堂课只要有一个地方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或激活了他探索的欲望,或拨动了他的"情"弦,这课便成功了。  相似文献   

4.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词。这是为什么?之后,我向周老师讨教了一番,原来是“幽默”帮了忙。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朋友在北京教书,有天邀我去听他的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周长"。他准备了一些大大的树叶,让学生描画叶子的边线。这种叶子在北方很少见,学生和我一样很好奇。及至让学生做"练一练"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手中的叶子还是恋恋不舍,左看右看。  相似文献   

6.
<正>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  相似文献   

7.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词.这是为什么?之后,我向周老师讨教了一番,原来是"幽默"帮了忙.  相似文献   

8.
刘琪 《广东教育》2006,(3):12-12
吃早餐时,一个胆小的学生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你今天给我们上课吗?我想上你的课。”我摸了摸他的头说:“真的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后跑回了座位。我很奇怪他刚才的行为,因为我听其他老师提起过他,说他成绩不好,脾气又比较怪。可他为什么说很想上我的课呢?我疑惑不解。下午,  相似文献   

9.
翦凯 《教育文汇》2011,(7):33-33
这天上午,数学老师有事请假,教导处将他的课调给了我。这样一来,我一上午就得上三节语文课。前两节上了新课,后一节干什么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让学生做作业,然后预习新课。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写好作业让我改。学生今天的作业普遍写得很工整,正确率也很高,凡看到好的作业我就打上鲜红的对号,并写上“优”字。  相似文献   

10.
我来告诉你最近我一个学生的故事。我们就管他叫杰克吧。他是个文静的男孩,我们的杰克,沉着冷静,通常来说,很有责任心,很有礼貌,十分讨人喜欢。在我的规范性高级文学课上,他很专心,学得也不错,但不太愿意刻苦学习。他遵循着一套自己觉得舒适的学习方式。一些尖刻之人也许会说他是个平庸之辈,成绩大概在C+到B-  相似文献   

11.
记得自己刚工作不久曾上过的一节汇报课,课尾我设计了一个夺红花的活动,一道比较难的问题,谁做出来就能夺得红花。结果有一个小男孩算出了答案,按规则他能得到那朵红花,可当我把红花送给他时,他却说“我不需要”,把红花退给了我,弄得我当时很尴尬。一厢情愿地奖励东西.却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需要,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2.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给学生家长上公开课,当时我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完后,一位家长(他是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向我谈起听课的感受,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对课中操很感兴趣。他说从来没见过课中操这种休息方式,他认为这很符合教育心理学规律,也许在紧张的  相似文献   

14.
那天教的是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粗谈了各自对某些文句的理解后我注意到成绩很落后的杨陈枭同学涨红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就请他说说在想什么,他说“我有一个疑问,课文中说教室里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既然谁都不去注意,那么是谁看见了这些小虫子?”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提问。教了好几轮《最后一课》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为大师挑刺呢,对啊,小虫子是谁看见的?我热情地表扬了他这种敢于质疑的勇气,然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作家为什么说‘谁也不去注意’?”学生们有的说“为了说明大家都深深地…  相似文献   

15.
上《品德与生活》的老师请假了,他与我调了课。我无意中看到他办公桌上圈着的课题是“夸夸我的同桌”主题活动。我浏览了一下内容,心一动:我来上这节课,看看自己的学生能否用认识的字写简单的留言。同学们对我这个语文老师上《品德与生活》课觉得挺新鲜,很是拥护并努力执行我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口音。他很严厉,我们学生都有一点怕他。  相似文献   

17.
高一年级有名男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很有兴趣,课上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讲解很有领悟力,每次上机操作总是第一个完成作业.要说,这样的学生在计算机学科上应该是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了,但令我不解的是,每次测验,他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听说有一位名教师退休了.他受聘在一所完全中学,担任教学工作。他长期从事师资培训工作,教普通高中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为自己定的一条规矩是:“要使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老师。”我听了以后很有同感。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首先是人际感情的交流。我们自己也都有  相似文献   

19.
王憬 ,高 12 7班学生 ,男生。注意到他是在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 ,刚刚开学不久。记得那是文字处理的第一课 ,我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篇作文。在看学生打字的过程中 ,我看到了他的内容——“来到附中 ,我很不习惯 ,我不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当时我很吃惊 ,于是 ,我对他说 ,你可能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太习惯 ,以后就会好的。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 ,虽然每周只有两次计算机课 ,但我总是非常关注他 ,经常问他是否听懂 ,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我感觉 ,这个学生后来有了很大改变。宋磊 ,高知三班学生 ,男生。我注意了他整整一个学期 ,因为…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