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从教材向课外拓展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标的理念引领下,更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  相似文献   

2.
阅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拥有卓越的阅读能力,那么会对其学业和交际处事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现在学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时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在吸收教师传授阅读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开展课内读书或者课外读书的阅读活动。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强化。将小学高学段的语文教学案例,详细开展关于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蒋黎 《湖南教育》2007,(5):46-46
97.在△ABC中,G、O分别为其重心和内心.求证:GO∥BC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 AC=2BC.  相似文献   

4.
谭敏丽 《现代语文》2010,(6):138-139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一线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用教材教”的含义。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要把课本教好、课文学好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也是不大现实的事,于是课外资源的拓展与延伸就成了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似乎少了课外拓展与延伸这一环节,课堂就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一堂课的成功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5.
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语文课程的多重  相似文献   

6.
走出"课外拓展"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只是停留在有限的语文课本中几十篇文奄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杯水车薪。”那么,如何在现有的状况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学生带入美妙的阅读境界中去呢?近几年来,笔者就立足文本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都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的考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语文读本》正是精读教材之余的必要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并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的最好的课外教材。但是,因为《语文读本》没有固定教参,再加上高中语文课时有限,所以它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可见,"联系着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统编教材的新常态。一、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联统编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双线组元"。其中,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2004,(4):32-33
语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语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语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严建军 《学语文》2010,(6):45-45
中学课本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抓手.在语言规范性方面已凝聚了作者与编者的巨大心力,可也难免瑕疵。今揭举数例,稍作分析,以有助于教材的修订,也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新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新教材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笔者仔细研读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有关学习资料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了以下思考 ,就教于语文界同行。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教材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内容丰富 ,文质兼美。其中涉及著名历史人物数十个之多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光辉业绩 ,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洁身明志、含恨投江…  相似文献   

13.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益群 《教学月刊》2005,(10):24-26
杨振宁教授曾从对中美学生比较的角度评论说:“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人才观和培养目标上的弊端。也就是说,我们要打破机械的知识教学,打开拓展视野的窗口,使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卫芳 《文教资料》2007,(13):142-145
过去,人们大多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往往忽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些年,情况虽已大有好转,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时代、现实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人文性”乃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并且提出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背景下,拓展阅读边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拓展题材内容、拓展人文主题、拓展情感认知、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习平台、拓展阅读内容、拓展评价路径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眼下很多所谓“精彩”的课只是表面上的喧闹.过分地强调“人文的感动”,却失去了语文课本该有的那块“自留地”。真正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进行,只有在学生学习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时,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于艳荣 《青海教育》2011,(12):33-33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得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沈肇景 《学语文》2010,(6):52-52
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人文素养等等。一般来说,语文学习可以归纳为两点: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而无论是哪一点。都离不开记忆与思维。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个大课堂,课外实践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的,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学校应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