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观和卢卡奇的物化观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和克服途径方面均有着不同。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对象化与异化,而卢卡奇却将对象化与异化等同起来;马克思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将异化产生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卢卡奇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在克服异化的途径上,马克思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诉诸的则是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论述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论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许多方面,二者又存在差异,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人自身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存在于他1923年发表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的物化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前人尤其是马克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凝结而成。其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无不透视着一个伟大哲学家智慧的光芒。我们研究他的物化理论离不开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评价,特别是对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给予适当的凸显,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依据可计算的合理性原则分析了物化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并试图用总体性思想扬弃物化,藉此恢复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完整性。马克思的理论关注点在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自由人的联合是其人学思想的逻辑旨归。梳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考辨其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推进及其限度,有助于对技术理性的当代肆虐及当前人的现实困境做出学理性的反思和个性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或物化现象的批判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批判都紧紧围绕着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而展开的.但从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涵义范围界定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创立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物化思想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有着许多相似性,但在理论起点、概念表述和消灭途径等方面又存在着相异之处.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内涵上深入把握,以便厘清二者的异同.本文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粗略的对比探讨,并且说明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研究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卡奇(通过自己"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论题而展开的)的哲学思想与苏联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试图指出立足于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基础的卢卡奇式马克思解读与试图立足于恩格斯思想基础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作者在指出后者的做法即完全依赖恩格斯来解读马克思这一做法的不妥之后,进而指出了卢卡奇式解读(即依赖黑格尔来解读马克思)的困境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理解和改造的,他认为主体性在认识上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主体性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相同。卢卡奇早期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继承马克思晚期的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从主体与异化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卢卡奇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卢卡奇的历史的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是继承前人、结合时代的产物,其中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对他的影响尤其深刻,因为卢卡奇重新强调历史概念的本义即在于恢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思想活动相对立的历史活动;二是历史关系。卢卡奇认为历史的本质含义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历史具有客观性、辩证性,人是历史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卢卡奇于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真理光辉,反而愈发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其中"物化"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概念,卢卡奇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敏锐地洞察物化意识对人性的摧残,并提出总体性方法的扬弃之路.思入时代深处,处在令人揪心的生存困境里,卢卡奇多年前的殚精竭虑之作仍...  相似文献   

10.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卢卡奇从对商品经济特点的解剖出发阐述了其物化思想,揭露了物化对人性的摧残,并进而提出无产阶级是历史主客辩证运动的舵手,只有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才能克服物化,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而且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进行了集中而详细地阐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民主理论中,党内的民主原则、民主制度以及民主环境是极其重要的三个方面。同为无产阶级政党民主政治生态的运行要素,民主原则是基石,民主制度是保障,民主环境是条件。  相似文献   

12.
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资本追逐利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人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固有的根本矛盾。而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合理化或理性化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精神促成的结果,人樊自身无法克服理性化所带来的苦果。二人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变迁的理论,并引发人们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技术决定论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与技术决定论的关系也倍受争论。本文回顾了关于技术决定论的种种定义,同时综述了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是技术决定论者吗?”这个问题的三种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赞同派、反对派和折中派的论证逻辑加以总结。其中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观点”两个概念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合法性。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征:至高的科学性与理论性、鲜明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充分的现实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他们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和对人权发展的向往,都寄寓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情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特征突出地表现为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陈端计 《天中学刊》2007,22(1):15-18
马克思的信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马克思的信用思想主要体现在信用定义及本质的界定、信用产生的原因、信用的类型、信用失效的根源、信用的职能与作用、信用与虚拟资本等方面。马克思的信用思想对中国目前信用整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的语境看,意识形态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解决社会冲突的特殊手段、特殊功能。某种东西是否成为意识形态,这是由这种东西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所以,意识形态是文学的职能规定而非本质规定。审美可界定为文学的性质或特点,而意识形态则可作为文学的功能或作用,二者是体与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目的性来揭示人的生存特性的。目的性,是事物活动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意向性特征。自然界发展到有机物就开始具有目的性活动特征,但有机物只具有自然合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特征。人的活动及其目的体现出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活动目的根源于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有功利目的又有超功利目的,既有现实目的又有终极目的,既有外在目的又有内在目的。自然合目的活动,如基本的生理活动表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自然人状态;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如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人状态;超功利性目的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活动表现出人的精神属性,呈现出文化人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的自然人状态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既定的已有状态;功利性目的生产劳动的社会人状态是人后天学文化受教育的现实存在状态;超功利性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的文化人状态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三种活动目的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已是,而是现实的生成,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变化生成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性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的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当下人的物质存在,但人之为人在于除此之外,还有超功利的终极目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活动是人超功利的终极目的和内在目的,表现为人的理想和追求等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19.
福柯部分肯定和部分否定马克思。这种部分肯定与部分否定构成扬弃式继承与理论超越。福柯强烈批判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与国家权力观,但又和马克思同样对资本主义持强烈批判姿态。在新历史语境中福柯发展权力的微观机制理论为种族、性别、生态等多元话语批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启发了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多元政治与霸权结合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