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2.
标题改得好     
我写的悼念肖华同志的回忆短文(发表在8月22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上),原用的主题是:“永久的纪念”,见报时被改为:“要写就写大的”,这一改动实在好。好在哪呢? 一、标题抓住了短文的实质。此文是通过一个片断的回忆,显现肖华同志精神风貌一二的。而这片断回忆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肖华同志在答应为大会书写几个字时,兴致勃勃地对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的人比划着说的一句话:“要写就写大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人民出版社现正在积极修订一九五九年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回忆》一书,准备今年再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在这次修订中,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访问了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老前辈和原《新华日报》的老同志,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又亲切、兴奋地回忆起周恩来同志领导《新华日报》工作的战斗岁月,新写了不少文章。现全书有二十多万字,四十多篇文章,其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夕,到政协礼堂参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举行的茶话会,在聆听张友渔同志讲话时,心头忽然涌出一句唐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起了逝世不久的田伯萍同志。1980年5月,我随同石西民同志到重庆搜集《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5.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接见《新华日报》总编辑章汉夫及几位编委时,对《新华日报》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是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所以,如果有人问我共产党的军队究竟有哪些的话,那么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除了有八路军和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新华军”的称呼始于此,指的就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全体将士(王明虽然曾短期担任《新华日报》的董事长,但他并没有真正掌握《新华日报》的领导权),“新…  相似文献   

6.
每天《新华日报》送来后,我们都要首先阅读一下“细流集”,以此“大饱眼福”,感谢“细流集”的编辑同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精神食粮。说她好,至少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明 《传媒观察》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8.
陈明 《新闻通讯》2008,(3):55-56
岁末年初,一本以《新华日报》近年来报道南通的“重头”稿件为主体的《聚焦南通》新闻集新鲜出炉,在南通新闻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反响。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高兴地说,“《新华日报》记者关于南通的报道视角独特,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说出了我们想说却没说到点的话,总结了我们想总结却没总结到位的做法。”《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回应说,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期已到了,单位的业余发行员问我:“你明年打算订些么子报刊呢?”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要订阅《新闻通讯》,她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已连续二年订阅《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0.
《抛弃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获1987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之后,我们报社理论处有位同志感慨地说:“愈是有争议的作品,愈是有可能成为获奖的作品。”这句话启发我思考:评论写作中应当怎样对待“争议”? 回顾1984年《新华日报》开辟“新华论坛”以来,曾连续4年(84年—87年)获全国好新闻奖。几乎每一篇或在发表之后,或在评选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争议,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争议。1984年6月,《关于立“军令状”的异议》发表以后,马上受到一些来稿,表示不同意见。《人民日报》的吴昊同志写来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为了全面地总结《新华日报》的经验,许多老同志写了有关的回忆文章。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出版了《〈新华日报〉的回忆》,有力地推动了《新华日报》史的研究,受到广大史学工作者的称赞.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希望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就是很想写一篇回忆录。我说你想写哪一段,他说想写1947年延安撤退,跟着党中央转战陕北的时候。因为那一段除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以外,文化界跟着走的一个是陆定一,一个是范长江,新闻记者只有他一个。从延安撤退到全国解放是他一生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经历。”这是  相似文献   

13.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4.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15.
1995年7月26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登载新闻:《新华日报精心策划佳作迭出:五届中国新闻奖赢得五块“金牌”》。 8月16日,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同志在一份介绍新华日报近几年所取得的宣传报道成就的材料上,写下这么几句话:“新华日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值得祝贺,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把新华日报办得更好。” 8月22日,在新华日报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霞林同志说:新华日报“多次受到省委的肯定表扬,特别是获得5个全国新闻界年度综合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不仅在全国省报中名列第一,而且可与中央新闻单位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由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本代论集,收集了当时《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五十二篇个人署名的“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定价:1.50元。  相似文献   

17.
《鲍景庭养鸭何故亏本三千多元》(载1984年4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有些通讯员对我说:“这篇稿写得不错,怪生动的。”不几天,《人民日报》转载了,自然说它好的人更多了。  相似文献   

18.
欣慰与释然     
1985年11月16日,我忽然在《人民日报》读到一则讣告:“中共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王超北同志在京逝世。”20多天后,又读到阎揆要、刘贯一、高克林、张仲实同志的悼念文章:《古城铮铮一铁汉》。文中有一段写道:“1962年,超北同志在恩来、仲勋同志和许多老战友的鼓励下,写了一篇回忆西安情报处与胡宗南集团作斗争的文章——《古城斗胡骑》,发表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上,当时窃取中央要职的阴谋家康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竟诬陷超北利用写回忆录进行反革命翻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仔细地翻阅了《新华日报》,发现这张报纸一版短而好的头条新闻比过去增加了。其他同志也有同感,都说这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可喜的变化。笔者对《新华日报》今年4月15日头版头条《丹阳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农民“卖难”》一文(下简称《丹阳》)略作归纳,似有四大特点:事实交代清楚,抓住实质问题,运用典型材料,说透一个道理。事实交待清楚。该文连标点在内仅有680字,但新闻五要素俱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