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专访的对象,通常是在某一历史时期里,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典型。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展示人物的行为、言谈、举止,更要挖掘人物的个性和内在精神,从而激起公众对采访对象的深刻共鸣,增强人物的感染力,真正体现其社会价值。本文以实例出发,探讨深度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日,偶读新华社播发的一则新闻:《京城公益广告警示中有温情》,大意是,首都北京街头的公益广告,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命令式、说教式而变得有温情——既亲切而又容易让人接受了。由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言论,是否也需要改改老面孔,向京城  相似文献   

3.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这样的作品,往往呆板乏味,缺乏生气。其实,准确的人物对话,最能显示人物特点。只要把人物对话写活了,人物自然就活了。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王明贵卖猪》的小通讯。其中一段原是这么写的: 4月22日下午,程河区街上一个支肉架子的屠夫来到六方九队。他见王明贵家有一头圆滚滚的大肥猪,便想买到手。他先给8角5分1斤的价。见王明贵摇头,就把价钱提到9角。他看王明贵还不同意,又把价钱提到9角5分。哪知王明贵还不同意。后来他才知道,王明贵要把猪卖给食品站,就怏怏地走了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就是作者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作品呆板乏味,没有一丝生气。要把通讯写活,把人物写活,就得注意描写人物的对话。因为人物对话,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性格和精神状态。几句话写得出色传神,就可以使人物须眉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物新闻,即以消息的体裁报道人物的新闻,也可以说它是以写人的活动、事迹、思想为内容的消息。现在,从全国性日报到省市晚报,从综合性大报到专业性小报,刊登的人物新闻越来越多。有的报纸半年之内在一版发表一百多条人物新闻。有的报纸通过人物新闻一年中报道上千名人物。在这样众多的人物新闻中,不单报道了那些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如党政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学者名流以及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突出贡献者,还有各行各业大量的平凡人物也宣传出来了。由于这些人物新闻具有篇幅短小、新闻性强、文字简洁和报道迅速等优点,许多报纸刊登人物新闻不仅数量多,而且对具  相似文献   

6.
县电台王编辑告诉我:“写人物,要让别人知道学他的什么.”这话对我启发很深.每逢采写人物,我下笔前常用这话问自己:“叫别人学他的什么?”  相似文献   

7.
8.
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写好人物新闻对于提升各个媒体品牌形象、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是要想写好人物新闻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能够表现出所写新闻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新闻写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2009年12月26日的《新闻调查》播发的《沈浩:小岗村的记忆》,报道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这期节目就是新闻人物深入挖掘、不拔高的范例。不是用语言空洞的拔高,节目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件,很好地展现了沈浩的内心世界,报道真实、可信,感人至深,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报道中沈浩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他到小岗村任职三年后,  相似文献   

10.
谚日:“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天怎么“捂”呢?“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都是说的春天捂的大致概念。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便于“操作”的数据。这就要求人们听着天气预报来适时地增减衣物。  相似文献   

11.
12.
1996年6月,我所在乌鲁木齐陆军分院即将毕业的300余名边防排长学员在天山深处的边防一线进行野营综合演练。一天中午,我们拉练来到距界碑不远的地方休息,我便躺在山坡上。多年的习惯,使我养成了睡前必须看看书,就从背包里掏出一份1996年第四期《新闻与成才》,一篇华敏同志评析的新闻组照《送年货、上哨所》跃入眼帘。画面上:高高的雪山,皑皑的白雪,马拉爬犁风雪跋涉,官兵协力战风斗寒。这组照片,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感人心弦,把新疆边防的特点真实地奉献给读者,确实让人折服作者抓特点的敏锐眼光。我看了看界碑,看了看周围的学…  相似文献   

13.
当记者20多年,我经常需要与各色人物特别是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对话,这种“人物”级的采访对象,包括作战功臣、高级将领、科学家、航天英雄等等,与他们对话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稿子的成败,而对话的机会又往往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稍纵即逝。因此,把握住机会,提高对话的“效益”便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经验和教训大家都有,我也略有一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子才 《军事记者》2005,(5):56-56,59
谈到文章中怎样写人,我先举几个文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16.
一、跳出空泛地形容议论的怪圈,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是改变人物新闻呆板状况的最基础的方法。什么热爱工作、执著追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少年如一日等等,不是不能用,而是说仅凭这些是不能给人以具体印象的,只有生动的事实和对事实恰如其分、实实在在的描述才具有强烈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些稿件,虽然时间久远了,但因其给人的印象鲜明而常被忆起。二、消除高度概括的阴影,注重人物情趣的描写。人,是干差万别的,要写出“这一个”的性情志趣,也难也不难,关键是看作者的文字语言、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修养和生活基础是否厚实。…  相似文献   

17.
人物新闻这几年特别走俏c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级报刊纷纷扩版,注重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做文章.在突出报道典型人物的同时,以短、乎、快的形式介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的平凡人物及寻常百姓的生活、事迹和情操。所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百姓百态”、““世间万象”等栏目的宗旨均有此意。此举效果明显,也的确出现了许多妙词华章,但不可否认,确有不少稿件存在着陈言套语堆砌、写作方法欠妥的现象.致使许多文章官话套话连篇。干干巴巴,味同嚼蜡.八股味甚浓,甚至给人以虚假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反感,严重者给…  相似文献   

18.
19.
写人要写心     
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但写人,更应多写人物的内心,要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这一点,写出让读者喜欢的新闻作品?人民日报已离休的高级记者刘衡同志,用她亲身的经历和新闻采写实践,介绍了她的感悟。 我在新闻写作中,比较注意写“人”。在写工作通讯时是这样,在写人物通讯时更是如此。 记者所报道的任何一种工作,对读者来说,外行都占大多数。因此,见事不见人的文章不容易讨好,对大多数读者也没什么教育意义。但任何工作都是人做的。在记事的同时,如果能写出人物的活动、思想、感情,情况就两样了。我写的一些工作通讯…  相似文献   

20.
怎样把新闻稿件中的人物写真实,我们觉得写活用好其中的人物言语对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有个时期,不适当地强调新闻的理论性、思想性;写新闻稿件时,一涉及到人物的言语对话唯恐起点低,影响新闻价值,于是记者、编辑就笔下生花,把一些新闻人物的言语对话写成大话、套话。比如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