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始,股份制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正式发生、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翻开了新篇章。同时,由于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洋务民用企业的股份制实践表现出不同于西方股份制度的若干特征。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时期所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以求探寻近代民用企业的企业制度及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年)在两湖地区兴办了汉阳铁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而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这些企业最初多为官办,经济效益差,屡屡亏蚀,被迫一再改变经营方式,由官办而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最后改为商办,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企业管理方式的承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为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四种,有些经济史著作认为它们出现的时期有先后,但它们之间没有承继性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承继性的发展,使近代企业管理方式走向了近代化,对今天企业的发展仍具启示.  相似文献   

5.
晚清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在相当大的程度旧围绕政府主导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展开的,人们对这一模式的创立与运行进行了反思,探讨如何革除其制度弊端.一些重要人物的思想主张更是与其经历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企业实践活动是推进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不断嬗变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民用企业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开办形式有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双重作用。洋务民用企业对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技工学校通用的政治教材第一册(《中国近代史读本》)中的第三章有这样一段话:“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感到必须办一些民办工业,以解决资金、材料不足及交通运输落后问题。民办工业主要形式有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天津创办的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张之洞创办的江西萍乡煤矿等。这些民办工业,基本上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这段话将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现代企业称为“民办”企业。实有令人难于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后,晚清人士呼吁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商办企业,要求政府立法保护公司企业,规范公司企业的活动,探讨了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的问题。囿于企业实践活动,企业制度建设思想主张多集中于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晚清人士呼吁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商办企业,要求政府立法保护公司企业,规范公司企业的活动,探讨了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的问题。囿于企业实践活动,企业制度建设思想主张多集中于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代化的需求,清末中国开始了铁路建设。商办铁路借收回利权而兴起,成于实业救国之潮流,但川汉等商办铁路历经数年仍未开工建造,并在清朝最后数年的商办期间表现出种种弊端,使得商办铁路成功的希望渺茫。在资金筹集上来源的单一,资金管理上士绅化带来的混乱以及企业内部“官本位”的始终存在,最终导致铁路“商办”政策的失败,反映了清末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的存在问题,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企业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晚清企业经历了由政府官员、清政府有关部门特许核准创立,逐步过渡到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依法设立的演变过程,出现了政府主导发起创立、政府主导招商募集创立和私人招商募集创立企业等方式。相应地,企业创立原则亦由特许核准创立转变为根据有关章程、法规依法设立。  相似文献   

12.
走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在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领域创立起来.21世纪地方高校大学生服务于民营经济、就业在民营企业的新就业观的确立,是大学生摆脱就业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鉴于清政府财力支绌,社会股份投资意识淡漠,晚清人士探讨了通过借洋债、招洋股的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问题,认为藉此可以解决国内资金短缺难题,加快经济建设,转变社会公众的投资观念,促进新式企业制度的发展;同时,通过创办企业引进外资,有助于维护国家利权。  相似文献   

14.
妨碍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既有宏观方面的,亦有微观层面的,还与制度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目前我国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进程的重心在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又在于让民营企业家拥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建立一套有约束力关联机制,让民营企业家意识到: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形成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主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财务管理上的问题,阻碍着其发展。民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实现。政府应加大各种措施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决心。银行应该帮助民营企业进行筹资融资工作,让民营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去发展,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需要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需要金融部门的机制创新;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更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提高资信程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突破禁锢、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在分析政府职能缺位、错位和越位的基础上,通过对政府职能的界定,提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保障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赖以存在的环境因素在迅速地发生改变。民营企业如何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精心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决策和创新能力,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需要政府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全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色和优势,使民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未来可能的收益的认识决定了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行为经济学不一致时间偏好理论模型,揭示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企业存在的短期认知偏差造成的。通过对认知偏差的矫正途径的探讨,文章指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以及政策上的锁定技术坚定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决心,从而达到促进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聊城市民营经济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这不仅壮大了聊城综合经济实力,而且也增加了就业,提高了劳动者收入水平。但与山东省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总量小、层次低,发展相对不平衡,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在于企业资金匮乏。因此,以练就内功,构筑融资平台为基础,实现政府职能、金融业务、民营企业协会职能、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是聊城市民营经济不断迈向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