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出生在平湖,那儿是我的故乡,它素有“服装之乡”的美誉。大概是受这“服装之乡”的感染和熏陶吧,从小我就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作"与"做"     
“作”与“做”这两个字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审稿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作者把“作”与“做”混用、错用,这就给编辑加工、校对稿件带来许多不便。那么,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呢?现作以简单辨析。1.“作”与“做”基本意义不同。《说文解字》里说:“作,起出;从人从乍。”“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起、起来、起身。近引申义为开始、兴起。远引申义为制造及从事某种活动。而“做”的本义是制造以及从事某种活动。由于“做”的本义与“作”的远引申义相同,造成人们经常把这两个字混用。2.“作”与“做”的构词规律不同。“作”字构词,…  相似文献   

3.
释“吏护还之乡”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一句,初中课本第三册注为:“送回他(到)乡里。之,指区寄”。这条注释十分别扭,实在使人难以接受。毛病在于强把“之”字作代词解。为了把“之”字当作代词,又不得不在译句时加进一个介词“到”。殊不知把这个“之”解作代词是讲不通的。“之”前有两个动词:“护”和“还”。“之”可以指代“护”的对象,作“护”的宾语,但不能同时指代“还”的对象,作“还”的宾语。显然,把“之”当作“护”和“还”的共同宾语,译为“护回他”,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4.
揭阳是著名的“小戏之乡”。本文为此从其形成、发展过程作了回顾,着重概括它的特点,分析其成功原因。这对今天“戏剧走向市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回头”是学生作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作教学。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回头”是培养学生作兴趣,自信心的“最大障碍”;(2)“回头”是作茧自缚,缚了思,断了脉;(3)习惯于“回头”作,易造成思维迟钝、缓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呼吁“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尤为重要。且“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既符合作教学规律,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泰顺古廊桥"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顺遗存有数量众多的古廊桥,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本文对泰顺古廊桥遗存现状、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泰顺古廊桥特别是木拱廊桥“世界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泰顺古廊桥保护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教学方面“学生厌作、教师厌改”的情形由来已久,欲医治作教学的痼疾,须着眼“真”、“实”二字,在求“真”务“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基本句型之一。“是……的”是“是”字句谓语部分的常见格式。当“的”位于句末时,或作结构助词,或作语气助词。在语法学习中,有不少学习者因为未能把握“是”字句句末“的”的不同词性,而不能正确分析“是”字句结构成分。文章分析归纳了“是”字句句末“的”的词性,并总结了一些分析方法,供语法学习者析句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词的虚化研究是现阶段语法研究的热点,趋向动词又是最易于虚化的词,本文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系统描述。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语法化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第二部分对“来”的虚化轨迹作了详细描写;第三部分对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作了描述;第四部分对本文的理论意义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移居美国、经验断裂的王性初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前失落、迷茫、徘徊、漂泊,于是在“怀乡”的咏叹中企望寻找“家”的精神依托,由怀“地理”之乡到怀“文化”之乡,再到怀“精神”之乡,层层推进,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者丰富而又复杂的怀乡旅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中国企业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为国内的外语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各种变化。高校外语教学必须紧跟全球贸易发展的前沿趋势,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来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的性格 ,表现了深刻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3.
“冰山”之下《老人与海》中的哲学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谦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03-105,155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老人圣地亚哥与鱼的搏斗,塑造了一个依靠意志与信念,最终赢得了人性尊严的"硬汉"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着的是海明威丰富的人生哲学,其中包括孤独的感伤主义哲学,永不言败的生存哲学以及超前的生态伦理哲学。解析这些哲学伦理将帮助我们理解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神话不断呈现着一种流动的变化,研究"牛郎织女"的神话,探讨其原始的内容及意义,梳理该神话的流传及其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宗教观念、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牛郎织女"神话主要经历了胚胎期、雏形期、形成期、演变期等,每个时期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也因此形成了诸多独有的特征。"牛郎织女"神话发展至当下,已全然不同于初步形成期的形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神话精神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经验,"牛郎织女"神话以七夕节的形式传承至今,并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工学交替”,必须选好试点专业及合作企业,构建出适合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校企合作机制法规及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劳动培训保护。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山水诗中“幽”与“雄”的意象,比起“清”与“淡”的意象来,虽然在数量上不占多数,但其艺术造诣却堪称上流,艺术创造方法亦多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型社会"建设,对企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专业为例,开展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初步探讨。依据本地区优势产业结构及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形成系统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尊重人性,重视个体人性化的管理,力争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成为所在岗位的“专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我国的企业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媒介体制改革的探索,是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一“二元”政策的保护下,以“行政整合”的方式开始的。“二元”政策的施行和“行政整合”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中国媒介渐进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阶段,是缺乏市场经历的中国媒介,由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逐步过渡的必由之路。“行政整合”是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其意义就在于它的过渡性。“行政整合”这种折衷式制度的历史使命,是要让它自己所催生的“市场”最终成为自己的掘墓人,使媒介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以控股为手段,以联合兼并为基础的“市场整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