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2.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3.
距离     
泰戈尔有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就单单这一句,就很好地阐释了远与近并不是用数字可以形容的,身体上隔得很近,但心灵之间的距离可能遥不可测。《大话西游》里,孙悟空用这句诗,把紫霞骗得神魂颠倒,不清楚这句诗将多少人的心拉近。它不仅可以形容爱情,也同样可以形容亲情。有许多孩子与自己的父母长辈们根本没什么话说。有一则广告拍得很好,是中国电信的广告片,内容是这样的:第一幅画面为两个星球,中间是几米的数字,有两个长箭头分别指着两个星球;第二幅画面为珠穆朗玛峰……最后一幅画…  相似文献   

4.
杨柳枝词     
<正>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  相似文献   

5.
吴国珍 《学语文》2012,(4):53-54
《越人歌》(见卷首)被周迅在电影《夜宴》中用古筝弹唱后,就广为人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它的本事与意蕴众说纷纭。而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比如在对这首诗的性取向上,有的根据转述这首诗的语境的语境认为诗反映的是同性恋的故事,是古越地男风的体现。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这样解释这首诗的话,故事一下子就僵硬了;而如果纯就这首诗的诗句来说,说是越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人)与王子的一段感情的表白,似乎更具一种宛转之美。诗本身是译过来的,以楚辞译越语,这中间的添  相似文献   

6.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7.
【评介】前半首,是一个谜,后半者,揭了谜底。“老鼠见了快快逃”,是揭谜的开始。结尾两行,才把谜底点得一清二楚。这种先设悬念,再慢慢把诗引向高潮的写法,是能够抓住小读者的好奇心的。这首儿歌,不同于一般的诗,把最警策的一句,放在最后。它妙就妙在开头第一句“弯弯腰,造座桥”,这是形象地(也可以说是诗化地)抓住  相似文献   

8.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古代诗人在锤炼诗歌语言时留下很多美谈,有人为“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有人因“两句三年得”而“一吟泪双流”,务使为诗语言精炼传神。  相似文献   

10.
朱熹有两类相关的诗——题咏、题画诗。一是赠给主人的诗,是为其建筑(如堂、屋、轩、藏书阁、园林)而题咏。这类诗既写出了建筑的特点、建筑本身的美,又根据建筑物命名之义进行阐发,兼写主人的胸怀、志节。通过题咏此物,见出对主人的劝勉、叮嘱。二是题画诗,此类诗多采取前两句写画中景,后两句展开议论的章法,议论以补充画作未有之义。从中可见,朱熹深明诗画同源之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能力,诗中情感深厚,爱憎分明。这两类诗均充溢情趣景趣,见其真性情。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李白写的《越中览古》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最后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为何物?一是为什么选它入诗?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几卷书,了解一个大概,同时也把“鹧鸪”在诗中的意蕴作如下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引言]诗歌作为话题作文材料,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诗的意蕴美,哲理美,加深对诗的体验、领悟,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材料。因此,对诗歌材料型作文加强指导,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工作。寓意类这一类型作文,类似于材料作文。写此类作文首先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品味,然后把握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重心。根据寓意隐显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寓意明示型在诗歌中,往往有“诗眼”句或主旨句出现,抓住“诗眼”或主旨句,就把握了写作中心。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距离”为话题,自拟…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14.
品《采薇》之兴味《诗·小雅·采薇》一诗的艺术表现,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三章和末章的每章开头都以自然景物入诗,托物起兴。许学夷云:“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  相似文献   

15.
宝塔诗趣赏     
在我国诗歌的百花园里,曾经开放过一朵娇艳的奇葩——“一七体”诗,它首句一字,末句七字,中间五行字数依次递增;每行对仗,讲究平仄;韵依题目,一韵到底。全诗55字或56字。诗的外观,俨然一座方块字堆垒而成的七层宝塔,故而有“宝塔诗”的雅称。奇特的宝塔诗,整齐匀称的造型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曾经诱发了不少诗人的创作雅趣。  相似文献   

16.
绝句、律诗、排律都属于讲究格律的诗体。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在诗中,一联的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对仗句必须符合五点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对应相同;(3)语法结构相当;(4)平仄对应相等;(5)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句很美的诗如此写道:“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将一群青衫少年们在下课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嬉戏的场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甚至还能听到画面中传来的叫卖声.还能看到远处的酒幡正随风摇动。  相似文献   

18.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19.
闲话宝塔诗     
宝塔诗,顾名思义,即宝塔形状的诗。诗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宝塔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宝塔诗《茶》:  相似文献   

20.
于利 《语文天地》2015,(4):11-12
材料作文无疑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高中写作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必然要加强对作文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训练提取关键词、句材料不论多少,能找到关键词可以使立意的方向性迅速凸显。如2014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中,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