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对国外警察教育培训形式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的三大特点,并得出启示,使警察教育培训有法可依,自成体制,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不断适应世界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程露 《大观周刊》2013,(3):16-16
本文通过对警察能否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而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并通过国内外的立法和实践的普通做法,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警察证人的资格和出庭作证提出了相关见解,以及我国建立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郑凯 《大观周刊》2012,(18):46-46
警服作为警察身份的标志,是权威的象征。然而近年来,一些地区、部门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统一着装的范围,出现大量仿制警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本文从仿制警服出现的原因入手,探讨仿制警服的危害,并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警察网络形象的塑造,是公安系统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自身行为和传播,引导公众对警察群体及行为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相符合的良性评价。借助公安微博来塑造警察网络形象,有利于提升公安机关的内部建设,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及警察整体形象的提升。经过收集数据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当前警察网络理念形象塑造、警察网络行为形象塑造及警察网络视觉形象塑造存在着诸如公安微博定位不准、警民互动不充分不及时以及公安微博网页设置缺乏人性化等问题。为此,应通过理念转变,树立公共关系意识;通过准确定位及管理制度构建,促进警民互动;通过视觉设计,加强警察网络视觉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5.
警察与孤儿     
张伟 《新闻天地》2011,(5):39-41
5年来,吴仁贤的生活几乎整个变了样儿。他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当年还念初中的女儿也已经考上了大学。但有一件事,却从没变过。  相似文献   

6.
对法律规定的臣服是警察权威合法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清廷十分重视警察法制建设,制定和出台各种组织法规、行政警察法规、司法警察法规。清末警察法制建设,有强化警察政治的动机,但从法制建警的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朱琦锐 《大观周刊》2012,(51):66-66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发生极大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多,公安机关必将面临着更多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警察在警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提高。因此,激励机制必须不断完善,构建以人为本的警察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构建了初具规模的警察福利保障体系,试图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保障警察权益,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该制度未能有效运作。各地警政机构则通过各种渠道谋求体制外的补充措施,虽一度发挥了作用,但弊端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贵洹 《大观周刊》2011,(19):271-271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大学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斌 《大观周刊》2012,(42):54-54
武力手段是警察依法行政的保障。法律、技战术、战术思想及装备等因素都对警察武力使用有影响,应提高警察武力使用的水平,增强警察武力使用的效果,使警察在执法实践中能依法、及时、有效地使用武力,确保自身安全,顺利完成职责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部门是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体现,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建立合理的公共关系部门,促进公安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与小偷     
家有“儒警”(老公自称),雅贼出没注意。  相似文献   

14.
天津于1902年仿效西方创建了中国近代的新式警察,此后天津警察开始履行审理治安案件的职责,此举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行政与司法一体的政体结构,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内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立法权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南京政府当局加快了警政改革的步伐.虽然存在编制、经费等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但各地警政机构仍在自身所及范围内,作了相当的努力.在时人看来,警察人员缺乏独特之精神表现,是中国过去警政建设无显著功效的大重要因素.所谓"警察精神,应以道德为基础,法律为依据,科学为运用,以必诚、必仁、必公为中心.所以求道德之实践,光明正大,律己爱人;所以宏法律之功用,有罪必罚,无辜不冤;所以盖科学之效能,尤以警察业务,备极艰繁,若不身体力行,则不足以收忍苦耐劳不眠不休之效果"[1]25.为建设"仁爱、和平、忠勤、廉洁、守法、奉公之中国新警察",抗战胜利后,警政当局从各方面进行了整顿,其中一个层面即是通过对警察形象的整肃提升其社会地位,使人们对警察有新的认识.出于加强社会控制和服务社会的考量,在抗战后警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汉警察机构也从诸多层面采取了相关举措,包括重塑警察社会形象,提升警察社会地位,并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王德超 《大观周刊》2011,(46):25-25
上世纪50年代,犯罪率在西方国家高居不下,西方研究警蔡的学者开始反思警务工作的意义和效率。对于警察角色的反思也是当时的重要议题之一。有学者提出警察是打击犯罪的战士,也有学者提出警察是服务社会的公仆。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进一步发展.又有学者提出警察的角色应当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打击犯罪和社会服务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表现形式。警察的最佳角色应该是这两种角色的科学平衡。对于警察角色的科学把握,时警务改革和警察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媒行业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有偿新闻"的不断出现,值得传媒行业和机构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杜绝。  相似文献   

18.
自从韩寒和郭敬明开始操刀拍电影以来,中国电影圈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探讨起“完成度”的问题。这个对于一部电影的最底线要求竟然在这一年成为了很多中国电影人的高线。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订后的10多年间,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与此同时,香港政治和社会呈现一种复杂局面。反映到警匪电影上,是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迷茫与重构。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围绕CEPA后警匪电影进行探讨,对警察形象进行整合分析,对探索香港人的身份追寻与文化认同之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民国航空警察虽然是一支规模较小的警种,但是由于航空领域的特殊性,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警种的建设与发展,在队伍建设、组织管理、警务模式及培养训练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民国警察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