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搭便车困境,认为集团规模越大,集体行动越难实现。为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奥尔森遂提出了有选择的激励和强制两种手段,为解决现实困境提供一定借鉴,但此理论自身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王凤栖 《今传媒》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凤栖 《报刊之友》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涛 《现代视听》2012,(4):47-52
本文结合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历史与国内外的研究重新对其进行认识,并将其定义为中性事件。从5个角度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存在的根本原因、制度原因、思想原因、技术原因和直接原因,并阐明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变的机制,对微博将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力最大的网络因素做出预测,提出了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4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杰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45-146
网民,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服务功能表达观点,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引导和影响着网络舆论,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有可能推动事件的不良发展。笔者主要对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诱发群体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然而,由此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受众表达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化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并尝试提出规范与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娴  李凌燕 《声屏世界》2021,(3):118-1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开放的舆论场域,大众可自由、便捷地参与到公共事物的讨论中.在政治与技术等因素的作用下,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而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加剧了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舆情治理的难度.文章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政府治理鲍毓明事件舆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汤淇 《东南传播》2016,(5):94-95
网络集群行为作为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对现实群体性事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网络与现实的互动角度,将网络集群行为分成网络诱发型行为,现实诱发型行为,现实衍生型行为和现实互动型行为等不同类型。通过与构成群体性事件的要素——规模、行动和诉求,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等进行比较,最终发现网络只起到一个信息中介的作用,而群体性事件矛盾的解决根本还在于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基于社会与政治运动的理论,本研究以集体行动为观察对象,通过借鉴比较核物理中的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理论分析,探究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爆发机制,并建构了一个过程演化模型。研究发现,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核反应过程与群体性事件过程实际上具有某种相互对应的、类似的作用机制;从群体性事件连续统的低能级区域跃升至高能级区域,一般要经过反复的抗争互动和力量较量,至少要经过两次引爆过程。在群体性事件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舆论监督发挥着信息解惑、情绪解气、行动减压、政策纠偏的功能。对群体性爆发机制的学理分析,有助于选择恰切的舆论监督时机,有助于全面理解和综合应对中国当下转型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什邡事件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并基于话语理论对该事件的过程进行解析,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可行的处理路径是将对话的冲动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现实,从而实现由独白向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孙琦  许可 《新闻知识》2012,(4):68-69,71
"叙事范式"是沃尔特.费希尔提出的关于人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从修辞角度研究叙事作品,并将其看成社会影响的一种模式。本文以"钱云会事件"为例,运用叙事范式的相关理论,阐释媒体如何构建一系列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可信性的"好故事"来迎合受众,进而影响并引导受众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叶利明 《新闻世界》2014,(2):161-16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公共平台的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渐呈增多趋势。而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之间的演化路径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沿着群体话语的异质化向群体话语的同质化发展的,而现实群体性事件则是从群体同质化发展成为群体异质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平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新动向.由于网络自身具有的虚拟、平等、开放、互动、快捷、海量以及聚众等特点,借助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及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等途径而发生、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在近年来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其社会影响力并不亚于甚至更甚于传统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
吴碧琦 《新闻世界》2013,(9):142-143
“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晔 《新闻世界》2012,(4):92-93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不当往往成为事件引发的导火索。本文以邓玉娇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政府信息传播不当诱发的受众心理负效应,探索政府机构在处理类似事件中应该遵循的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吕莉 《新闻世界》2013,(7):164-165
【摘要】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各界都对其投以高度关注。本文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区分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论,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戍因,并总结其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通道,但同时也为假信息提供了温床,而随着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产生,使得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在网民数量日益庞大的今天,网络和群体性事件也产生了交集,本文从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入手,结合这些假新闻所引起的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解释此类事件在网络中的生成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临 《东南传播》2010,(7):26-28
网络群体性事件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也已成为观测我国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其网络舆情的关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及其舆情引导的角度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舆情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公众无门槛要求的新渠道,同时也成为了快速传播信息和制造信息的虚拟平台。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并随着网民的增加呈现多元化发展。网民的无条件或者低门槛进入公共平台中,对各种事件转发评论,或者自己制造信息进行传播。在高曝光率和全民可视性的情况下,也制造了可能引起舆论的虚拟平台。尤其是当一个群体性事件遭到曝光时,由于网民的素养不同,舆论的产生也就趋于多样化。这给政府和社会的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下面我们就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动机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在现阶段互联网新技术革命时期出现的独特社会现象.网络在中国所显现的政治功能越发明显.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尤其是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网民数量激增,网民参与热情高涨,所以研究网络拟态群体性事件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