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该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低,土地承载能力差,人口增长快,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人口资源容量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人口环境问题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具有长期性和多重性的特征;促进西北民族地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江西省九江市城乡体育活动的组织、活动项目、体育设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九江市城乡体育协调发展主要面临着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组织程夸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九江市城乡体育的协调发展:加大对九江市城乡体育设施、管理等的投入以及体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有效的实施科学管理的制度改革:增强宣传和鼓励.提高全民参与体育的意识.实现九江市城乡体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与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引起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而透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子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常需要教育发展来支撑其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基于广东民族地区特殊性和民族性背景,分析了广东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互动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且作用重要.基础设施产品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供给在我国直接反映了城乡关系的发展及城市化的走势.分析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原因及解决办法,就能深入的解读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这也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对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研究做归纳总结,首先概括...  相似文献   

5.
加快青海省民族地区的发展,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民族高等教育作为青海省高等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适应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阻碍,因此必须针对各种问题,在教育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使青海省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经济得到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学术界着重关注与倾力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众多学者为之侧目。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前者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后者“使我们生活得更充实和拥有更多的自由”(本书2~3页),只有二者协调起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契机下,探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与建设和谐社会高度一致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历史资料与现代西北陆疆若干城乡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古今中外城市发展轨迹和城乡一体化理论成果,提出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即以保障国家陆疆安全和平发展为前提,乡村牧场以农业、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以商业、工业和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城乡并重,最终实现族群和谐、城乡互补、边疆稳定的小城大村目标。需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公路铁路口岸所在乡镇与乡村牧场发展一体化与戍边相协调;所有边境县辖区乡镇与乡村牧场互补发展;避免县城、地州、省区城市过度城市化,走小城与大村并重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5,(4):64-70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而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一致时,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发展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农村工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建设也进入高潮,城乡社会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发展农村工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要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并坚持正确的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只有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城乡关系发展方向.单靠市场机制或国家计划干预都是片面的,必须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原则、效率和公平兼顾原则、发展和稳定相统一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原则和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论视角构建城乡物流复合系统,分析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协调发展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城乡物流交互耦合协调发展的机制。运用供应链一体化理论构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物资流通、资金融通、信息流通和商贸流通协同互补等方面提出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论述西北各民族由于种种原因的融合、这种融合给对各民族产生的影响及其在各方而的表现,例如一部分民族的民族统一趋于完善等。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文章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政府统筹为龙头,切实加大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以人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为最终追求,确立职业教育理念;以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载体,展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文章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政府统筹为龙头,切实加大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以人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为最终追求,确立职业教育理念;以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载体,展现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城镇化的现状、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需要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不断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更大领域和空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16.
西北民族地区网络教育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网络教育是该地区经济文化和人民的需求 ,网络教育是满足西北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现状出发 ,具体分析了网络教育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文化发展方式。西北民族情结作为西北民族重要的精神生活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变迁地影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地貌、气候等生态变迁情况的分析,试将民族情结放入历史地理环境中研究,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即西北生态环境的变迁使西北民族历史地形成了猫冬情结、大海情结与恋乡情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纠葛,共同构成了西北民族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特质。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和谐社会基本思想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二元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了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森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23-127
社会结构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现实各种因素制约,社会整体发展滞后,转型速度慢,体现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地区的差别性及特殊性。西北民族地区同我国中、东部比较,最大特殊性在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认识、分析并改变这些制约因素,将会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振兴农村经济。振兴农村经济当前要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