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但后续计量中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从资金时间价值角度,应用实际利率法结合新会计准则并以实例对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计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品琴 《考试周刊》2009,(3):234-235
本文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出发,结合其业务核算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与该账户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利用“账户余额法”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计算技巧,使摊余成本的更简单、更符合会计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3.
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是新会计准则的难点。本文首先对使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核算的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及其备抵账户进行分析,证实这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总账账户的账面价值等于其摊余成本,然后对实际利率法核算的相关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依次建立T形账进行核算的简化方法,并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核算,会计上要求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日常核算时用实际利率法可求得每期的摊余成本,但当持有至到期发生减值时及减值转回时的摊余成本会发生何种变动,该变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的计算及对当期所得税的核算会产生何种影响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实际利率法贯穿于中级财务会计的整本教材中,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会计政策。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为例,分析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原因,结合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分析摊余成本的本质,编制实际利率法利息调整摊销表,并举例说明摊销表的计算过程及各个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准则(2006)明确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摒弃了旧准则中的债券费用、债券溢价和债券折价概念,而引入了全新的利息调整术语,这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现有文献也主要研究相关的技术处理问题,鲜有涉及教学方法探讨的。本文拟借助会计人员熟悉的会计分录、会计账户和利息收入计算表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剖析分期付息、到期付息债券(包括溢价、折价购买)的核算方法,全面透视摊余成本的内涵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为会计人员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精髓找到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的基础上,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为例,结合实际例题对“T”形账户在溢折价摊销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的理解溢折价,更直观的反映溢折价的摊销过程。  相似文献   

8.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方法.企业可以对同一经济业务选择不同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对财务信息使用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摊余成本的计算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成本、收入,导致企业利润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还会对资产、经济周期、会计信息质量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债券违约频发,投资风险加大。结合案例分析,重新定义摊余成本的概念,并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中违约的账务处理提出设想,避免账务处理出现大的偏差,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硷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笔者认为这种会计核算方法设计过于繁琐,“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直线法进行会计核算明显优于实际利率法,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性是会计管理工作成败之关键,也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的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况令人担忧,即会计信息失真相当严重。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法律规范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有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在成本上做文章,人为造成成本膨胀及压缩,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或者弄虚作假,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乱列成本,隐瞒收入,最终造成成本数据失真。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改进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圆满结束,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对于正确计算公司的当期损益,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就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核算,应用金融资产转移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正确理解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与计量,掌握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做好金融资产转移的核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12日,我第一次出门远行,来到了离家千余里的省城读大学。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大哥大嫂南下做工。我们都去了离家同样远的地方。他们在外面每天挣的钱,就只有我在学校一天的花费那么多。(我把我的学费摊在每一天上来计算。)身体好的时候,厂里效益好的时候,他们就拼命地加班。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实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不断增加,管理层随意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理论界有必要研究金融资产。研究发现,对金融资产加强外部监督的前提下,引入内部控制的理念,建立金融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管理风险。因此建立健全金融资产的内部控制并进行自我评价,在当前公司治理中的实际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本文拟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规模经济学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应是在校生数量或师资、经费、校舍等人、财、物数量,应该是提供课程及成果的数量和品种;高校办学的规模经济不应追求摊低生均成本,应该摊低课程及成果等高等教育产品的使用成本;对“高校办学规模”具有自我控制作用的“办学效益”不是外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高校的声誉;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是需要控制或限制,而是需要为提高声誉构建适合各自市场定位的弹性规模。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济学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应是在校生数量或师资、经费、校舍等人、财、物数量,应该是提供课程及成果的数量和品种;高校办学的规模经济不应追求摊低生均成本,应该摊低课程及成果等高等教育产品的使用成本;对"高校办学规模"具有自我控制作用的"办学效益"不是外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高校的声誉;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是需要控制或限制,而是需要为提高声誉构建适合各自市场定位的弹性规模。  相似文献   

19.
新准则单独列示了“金融工具”,对包括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进行了会计处理的改动.这种改动引入了公允价值,进行了新的分类,使得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处置、减值、披露等环节出现了新的风险点.其后果是管理层有利用新准则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在持有期间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收益下滑时改变最初短期内不出售的意图,利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达到平滑利润和盈余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汪华志 《红领巾》2005,(2):79-81
民营化和市场化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民营化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市场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可以缓解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巨大压力,形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公平竞争的格局,有利于对不良金融资产进行“精耕细作“,符合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化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市场准入难、立法缺失和风险难以控制等.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化的途径是对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及通过立法设立民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