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公民意识培养中发挥着主干课程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大学生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公民意识培养。同时要求主讲课教师应树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教学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课程和主渠道。任课教师要立足改变学生普遍存在的法律思想落后、法律观点浅薄、法学理论肤浅、法律心理不成熟等现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真正体现该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新时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法治国家的实现.文章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法律意识的养成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厘清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为重要。该文以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为基础,以分析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的联系和区别为主,阐明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雷锋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核心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把雷锋精神融入该课教学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修养很有必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内容、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像雷锋那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纪观,使他们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因其对生命的关注,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当前,生命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尚处在边缘境地,无论内容和形式,生命教育都极缺失。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全国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因其内容与生命教育有丰富的契合性,其也就天然地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平台。生命教育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适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三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有机渗透。  相似文献   

8.
优雅气质——大学生期望所拥有的气质,也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盼.从气质、优雅气质的含义及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意义着手分析可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大学生优雅气质之间关系密切,以及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提升大学生的优雅气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等方面总结在此课程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前采用的“应试教育”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成绩应当采用综合考核评定方式,在考核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及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并且能够践履,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其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平时学习表现、道德法律行为规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前采用的“应试教育”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成绩应当采用综合考核评定方式,在考核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及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并且能够践履,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其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平时学习表现、道德法律行为规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朱秀梅 《文教资料》2013,(20):177-178
为了全面落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文章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改革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研究,其着眼点在于构建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内容体系,在完整而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和充实教学内容,以不断地提升教学内容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学的根本归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因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成为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代教育的内在诉求为切入点,论述"基础"课的价值归旨在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化,并在当前的"基础"课教学中反思不足之处,探讨提升课程质量与时效性的方法,力求实现"基础"课的超越与重构。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呈现以下“不平衡”特征: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但整体水平不高;研究主题较为全面但重点不够突出;经验性研究较多而学理性研究薄弱;微观性研究较多而宏观性研究不足;理论性研究较多而实证性研究欠缺。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中,法律部分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承担着大学生在校期间法律课堂教育的重要职责。基础课法律教育目标应以法律知识为基本,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而尊重法律、信仰法律。囿于教学时间所限,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基础课"法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集体备课和说课制度;有效利用基础课中的"精彩"资源。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将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增强本门课程的吸引力,提高课程实效,必须对本门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主要应该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影响该课程发展的多种社会文化因素,面对该课程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授课的内容,让学生接受教材中的观点,引导学生既掌握课本的知识,又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教学方法及实践的思考,以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结合教学实践,精心设计第一堂课,以"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变"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延伸教材内容,以"深"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增进师生情谊,以"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