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独具风格,它的抒情性、画面感使它有别于作家的其它小说。钱理群先生把它分析为“心灵的诗”是极其恰当的,“它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和生命体验,自是十分明显的。”^[1]《故乡》的确犹如一首流淌在作家意识深处的小诗,隽永、伤怀、抒情,它那强烈的抒情感染了读者,  相似文献   

2.
《古都》的故乡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面:展现了故乡迷人的风景,再现了故乡独特的风俗,表现了故乡纯美的人情。究其原因,是作者悲凉的身世使其渴望家的温暖,渴望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感时伤世,唤起国人守护心灵的故乡;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部公房创作初受卡夫卡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色彩,作品中夸张的变形、离奇的情节则带有诸多现实意义。对于故乡的追求贯穿始终,"没有故乡的人"成为了研究安部文学的重要契点。本文通过对安部生平经历的研究,探究其故乡意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从《故乡天下黄花》到《故乡相处流传》再到《故乡面和花朵》,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带给文坛的不只是对生活和历史的戏谑和反讽,更多的是文本中蕴含的平民历史意识自身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这种历史意识体现在文本中表现为作者与读者间、作者与笔下的人物之间平等的交流,平等的面对。这些平民的活动构成了正统的历史,而平民的历史意识让被载入史册的过去呈现出另类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公刘去邰迁豳本来是一次避难迁徙,但却带来了周族命运的根本改变,这次迁徙后周民族则由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定居民族。其迁徙过程中显露出的文化意识集中表现为重视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意识;整体谋划和规划意识;和乐融融的和谐意识;以农立国的永久定居意识以及整体上初步具备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迅速加深和多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树立国际品牌。同时,众多国际品牌也纷纷打开中国市场,赢取了无数中国消费者的心。在这中间,广告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告不仅是商品的推介手段,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价值。要想实现广告的有效信息传递,翻译中就必须考虑文化这一因素。本文从民族信仰、心理结构、文化价值观、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意识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体现,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对于广告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20世纪初叶,进入自觉的历史时期以后,女性文学自我深层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纯洁的女儿国和神圣爱情梦想的破灭;男女分盟与女性的孤独与漂泊;理性文明的崩塌和魔女、怨妇的出现。论文从这一视角对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轨迹作历史考察,并对冰心、丁玲、张爱玲等的历史地位和有代表性的若干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新诗中的色彩具有很强的时空意识,既凭借色彩的透视营构了物体的空间距离感,又通过色彩的变化、并置和动词化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流程。这是中外艺术多元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从以生命个体性和有限性为本质内涵的中间物意识出发,消解了个体生命的终极性,导致了对自身及外在世界的双重绝望意识。但是,这种绝望意识并没有引发否定人之存在意义的虚无主义,而是以其为出发点,强调以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行为来确证虚空生命的存在价值,因此,小说贯穿了“绝望的抗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隐藏着大量的时间意识的诗歌,既有通过季节变换感悟时间的诗,也有因为岁时体悟时间的诗。这些时间意识的诗是诗人人生历程的回望,充满着对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焦虑。主要原因是孟浩然遭遇了现实与心灵的双重困境,也正是这种困境,造成了他在仕隐中摇摆不定的人生形象。  相似文献   

11.
"生的故乡"和"存在的故乡"是安部公房的两种故乡意识。《野兽们向往故乡》中主人公九木久三因日本战败而失去了"生的故乡",为了追寻"存在的故乡",他历尽劫难却始终无法到达。作者借助久木阐明了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主义精神的高度,分析了池莉作品中所凸现的三种女性意识:否定意识、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池莉走的是一条写实的女性主义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绝望”一直都是鲁迅小说的主题,这是鲁迅无言的抗争,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在绝望中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芒,更能看清当时的社会现实。教师可带领学生对鲁迅的两篇小说《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通过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内心的“绝望”,进而体会鲁迅的“绝望”。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颜色     
妈妈的审美观向来被小时候的我嗤之以鼻。她喜欢五彩斑斓的印花图案,大红大绿是主色调,那些图案在我眼里艳丽到俗气,可妈妈却爱不释手,买来那样的上衣、裙子珍  相似文献   

15.
王维有着"诗佛"之称而突出于盛唐.他有一颗追求进取的心,这在其边塞诗中表现突出.他笃信禅宗,能融铸文艺、宗教于一体,开盛唐山水田园诗之捷径.其山水田园诗,在诗语之运用方面,能极画、声、光、态,表现出诗中有画之能事;其禅味诗,脱俗且爱自然,与自然合一,因而与其山水田园诗有着较多的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17.
李白诗歌现存千余首,其中提到月亮的诗有二百五十余首,约占李白诗歌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诗歌的创作内容与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所创作的月亮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识的体现,带有诗人个性化的特征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杂剧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其剧作一再替女性发出备受压迫的心灵呼声和不甘示弱的精神呐喊,这在以男权为绝对主导的文学发展史中是难能可贵的。关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环境和文人边缘化的社会环境固然是促使他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但是这种女性意识更具有之前和之后作家没有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一般把春秋战国之前的个体意识作为宗族或社会意识的附属。《小雅》中一部分体现诗人政治伤怨之情的作品多是士、大夫阶层所作,从诗中"伤"、"怨"两类抒情内容可以看出西周末文人已经建立起主体意识,个体意识初步从宗族意识和社会意识中独立。历史情境所造成的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变化是促使主体意识萌芽的两大因子,由此所形成的主体意识不仅是关涉自我利益的结果,同时也是以公众利益为着眼点,是自我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苏轼、秦观在词中通过泪、月、春景、秋景等意象,把个体的生命悲剧感引向命运慨叹的深度。词里既承继艳情思致,又结合各自身世表现出各自的人生观,进而在这个外忧离愁内忧生命的模式中渗透了生命的悲剧意识。虽然苏轼、秦观二人的家世、经历境遇大同小异,但由于人生观不同,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也是互有异同。苏轼的豪放旷达,让他超越现实,使其理想、抱负酣畅淋漓地宣泄。秦观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感伤凄婉,令人凄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